牛津經濟研究院19日指出,調查全球GDP近九成經濟體的活動近況,得出全球供應鏈中斷危機在本季(2021Q4)達到頂峰,經濟統計數據亦顯示,初步緩解的跡象開始浮現,如HARPEX 全球運費指數11月初開始鬆動。估計屆及2022年下半年,中斷危機應會緩解,但風險仍然存在、且傾向於下行。
瑞銀集團19日公布,估測台灣2022年GDP年增率3.1%,雖低於2021年的5.9 %,仍已是歷史紀錄上偏向強勁增長的表現,供應鏈中斷2022年若能緩解,將有助於台灣電子業繼續支持台灣2022年經濟成長動能。瑞銀分析,儘管在2021年上半年爆發本土疫情,台灣GDP增長率在2021H1仍有8.3%,背後由多種因素結合,其一是台灣高度適應科技硬體需求的增長,COVID爆發期間在家工作WFH的需求爆增,是重要的支持。
其二,瑞銀指出,來自汽車生產進入數位轉型和5G週期的啟動等,為台灣產業帶來新的驅動力;其三,強勁的工業增長、投資增長穩健都發生在台灣境內,新增許多工作機會;其四,相對較好的疫情控制和線上服務的法規跟進,緩解了民間消費的部份負面影響。這些因素能讓台灣在供應鏈中斷緩解過程,優先回歸到疫情發生之前的常態。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研究團隊指出,對於2022年供應鏈變動的估測,最大風險可能仍是疫情,尤其是對於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像部份貧困國家接種率僅有3.9%,俄羅斯疫苗接種率為38%,而且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疫苗,新一輪疫情近期爆發,導致冬季來臨之際俄羅斯重新進入封鎖狀態。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供應鏈問題影響全球近九成的經濟體及其經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的經濟體,佔全球GDP的10%,包括德國和日本,這兩個經濟體最重要的產業就屬汽車行業,2021年完全身陷半導體短缺的嚴重打擊。近期調查,供應鏈瓶頸初步緩解的跡象浮現,其中之一是部份汽車製造商在第四季擴大生產,全球晶片銷售亦呈上升趨勢,需求和供給慢慢朝向平衡。惟,牛津團隊提醒,疫情的不確定暗示了瓶頸無法在2022年上半年緩解,封鎖措施會使支出轉向大宗商品,從而進一步擾亂供應鏈,2022年下半年才是適切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