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中時-綜合報導

2020-05-09・中時-綜合報導
旗津出發 新海研3號科學首航

往南海進行碳循環研究

 科技部交由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營運的海洋研究船「新海研3號」4月29日從旗津出發、展開科學首航。該船搭載跨時代5大新型儀器,將前往南海北部海域進行海洋碳循環研究,對剖析海洋碳循環有極大助益。

 「新海研3號」總噸位800噸,船上的設備與功能大躍進,搭載動態定位系統(Dynamic Positioning,簡稱DP)、超短基線水下定位系統(Ultra Short Baseline,簡稱USBL),多音束聲納測深系統、聲納同步運作器(k-sync)及海底地質剖面儀。

 擔任領隊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洪慶章教授表示,「新海研3號」首航任務就是要研究颱風對南海寡營養海域的海洋食物鏈所扮演的角色。過去的颱風研究受限於研究船的設備與功能,都是在水深200公尺內的大陸邊緣海域上進行,有了「新海研3號」,可以探索更深的海域。

 洪慶章說,以往的海洋研究都是透過衛星看海水表面的藻類濃度多寡,水下的海洋生物活動幾乎看不到。「新海研3號」的動態定位系統可讓船靜止於海面,保持穩定,維持採樣的準確度。

 海科院院長李賢華表示,中山未來將善用「新海研3號」進行風電、洋流、黑潮發電及甲烷冰探勘、海洋碳循環、全球暖化及環境變遷對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造成之衝擊、地質災害等研究,持續強化中山大學於海洋研究的能量。

(中國時報/袁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