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中時-專題報導

2018-05-24・中時-專題報導
不問藍綠 只問誰心中有農民

不問藍綠 只問誰心中有農民

侯嘉靖(51歲,上盛育苗場負責人)
侯嘉靖(51歲,上盛育苗場負責人)

說實話,不管藍綠執政,對農民的照顧只會多不會少,只是台灣的農業已經被政治力綁架,就算有再好的產品、再優良的技術,因為泛政治化的間接約束,包括政治酬庸,外行領導內行等因素影響,農民只能賺自己人的錢,沒辦法走出去賺外匯,沒辦法跟大企業一樣從外國人身上賺到錢,甚至衣錦還鄉。尤其政府把資源當成綁椿、分配的工具,資源過度分散,連一場正港世界級的農業博覽會都辦不起來,世界是很殘酷的,夠大、夠強,才能被看見,所以與其談藍綠,倒不如問誰心中真正有農民。

(圖文:呂妍庭)

 

為了台灣好 別再無聊惡鬥

邱雅琪(34歲、從事服務業)
邱雅琪(34歲、從事服務業)

其實對現在的藍綠惡鬥已經從反感到無感,感覺藍綠政治人物已經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不少政策只要一方提出,另一方就會盡可能的批評杯葛,但又說不出反對後該如何調整,而一旦執政與在野的角色轉換,原本反對的又變成支持,支持又變成反對,讓人看了一頭霧水。說老實話,如果政治人物真的為了台灣人民好,趕快停止這無聊的惡鬥遊戲吧!目前處於現代這個競爭又快速的社會,應該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加油台灣,加油政治人物。

(圖文:林和生)

 

 

推動兒童人權 需專責部門

呂淑慧(46歲,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中區領隊)
呂淑慧(46歲,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中區領隊)

台灣在2014年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化為國內正式法律,但兒童人權在各層面的落實仍亟需努力。從「呼吸乾淨空氣」、「喝到乾淨的飲水」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沒辦法獲得,甚至在城市規畫是否考量兒童的發展權及遊戲權都付之闕如。我認為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需要有專責部門及人事,進行具體的兒童權利的推動與實踐。例如保留足夠的生態綠地、每個兒童平均享有足夠的遊戲場或冒險場數量、友善並接納兒童的公共空間及使用方式、友善親子的大眾運輸系統及親職支持系統等等,都刻不容緩。

(圖文:陳淑芬)

 

未來趨勢產業 中長期規畫

林洵妤(33歲,科技業人資)
林洵妤(33歲,科技業人資)

藍綠惡鬥多年,犧牲的是平民百姓的幸福,致使人民對政府不再信任,成為冷漠的一群。我期待,政府針對未來趨勢產業如半導體、網路通訊、智能發展等等,提出具體的中長期規畫。尤其此領域專業人才養成,需要更多產官學的溝通平台,整合資源向下扎根。此外,我們應該要給年輕人或小黨更多機會,唯有沒有包袱的投入才能有機會改變。更多人願意跳脫自身或政黨的利益,真正謀取百姓福祉,才能看得透本質、看得長遠,才是台灣進步的關鍵。

(圖文:邱立雅)

 

 

盼打造青年政策 留住人才

陳凱玲(赴日本從事房仲業銷售管理,32歲)
陳凱玲(赴日本從事房仲業銷售管理,32歲)

台灣長期低薪,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放棄台灣就業市場,選擇前往澳洲、日本與歐美國家工作,只為求溫飽,長期看來,不少政治人物選前對青年政策總高談闊論,選後卻無法提出解決作為,讓年輕人一次次失望。人才是國家根本,希望不管藍綠都能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好好思考如何制訂完善的青年政策,為年輕人創造一個有未來的環境,才能把人才留在國內,增加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圖文:葉德正)

 

 

人民再不覺醒 台灣就完了

陳義正(50歲,吉安慶修院執行長)
陳義正(50歲,吉安慶修院執行長)

兩年前520之後陸客銳減,花蓮觀光生意蕭條,一年不如一年,當業者每天在為員工薪水苦惱,卻看到執政黨無心化解緊張的兩岸關係,還頻頻「拿頭髮試火」,無奈國民黨也雙頭馬車,讓人看不到希望,真的有夠爛。藍綠選前說得天花亂墜,如今政黨都已經輪替幾次了﹖國民薪資不見調漲,人民的生活還倒退回18年前,現在軍公教年金又被砍,民眾口袋都不夠深,每天窮忙,怎麼還會有閒錢投入旅遊?我覺得人民再不覺醒改變,台灣就真得完了!

(圖文:許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