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中時-專題報導

2018-06-06・中時-專題報導
民代應以民意為依歸 而非黨意

民代應以民意為依歸 而非黨意

呂美玲(54歲,基隆市議員)
呂美玲(54歲,基隆市議員)

藍綠惡鬥基本上並不是政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每一個政治人物要有中心思想,不管你身為哪個黨的市議員或者是立法委員,你在審查的法案或制定的政策都要符合大多數的民意為依歸,而不是黨意為依歸。你準備投票給哪一個候選人的時候,不要看他是哪一個政黨的,也不要看它是屬於哪個顏色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候選人在過去的作為中,有沒有背離過老百姓,如果有,就不適合當民意代表。沒有所謂的第三力量,而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中心思想,是不是真正的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思考、解決問題,制定政策。

(圖文:李其樺)

 

 

提升青年收入 不要只是口號

蘇鈺雯(22歲,服務業)
蘇鈺雯(22歲,服務業)

我今年大學畢業,自己即將要進入就業市場,而今年剛好又適逢選舉年,藍綠兩大黨為了爭取選票,紛紛開出「競選支票」,但看來看去,總覺得每一次的競選口號都是大同小異,每逢選舉過後就會歸於平淡,政府說好的拚經濟往往到最後事不關己,民眾只能自力更生,自我救濟找出路。會說到這個,是因為我很多同學畢業後,都面臨找不到工作的窘境,但每次到了選舉,政客們都會端出牛肉,說要創造青年就業,提升青年收入,就連學長姊出社會至今,薪資大多仍在25至28K間游移,但政府卻說我們勞工的平均薪資有接近6萬元之譜,真的令人匪夷所思,與其聽藍綠政客「唬爛」說要增加青年的工作機會及收入,還不如充實自己,靠自己闖出一片天比較實際。

(圖文:曾百村)

 

如果只會惡鬥 選民都很清楚

徐雙義(61歲,雜貨店員工)
徐雙義(61歲,雜貨店員工)

台灣陷入藍綠惡鬥,但以民眾觀點來看,有政治人物選前才會開始做事,但不能這樣。以自己同時是龍潭上林里守望相助隊員、環保志工為例,政治人物平常有沒有認真,都看在眼裡,大家彼此私下也會討論。若只是陷入惡鬥、為了選票才出現,民眾也都很清楚。希望政治人物們,不要當選就忘了初衷、忘了為人民服務。唯有腳踏實地,真的為了人民著想,讓大家有感覺到「你真的很認真,有在做事情」,才是好的政治人物應該有的行為。

(圖文:賴佑維)

 

 

 

台灣6%的人口 霸占94%的權益與價值

易元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講師)
易元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講師)

藍天是雲朵飄過的地方,綠地是平疇鋪陳的場域,曾幾何時藍天綠地被減化為藍綠,甚且是一個人的標籤,實際上這僅占全台灣6%的人口,為何就這樣挾持台灣的生命與方向。我們是否該從無色立場、從心也重新出發,堅持民主的真諦,守護94%無關藍綠的權益與價值,民進黨曾被期待真民主、去威權,但執政後卻一黨專制,享受話語權的傲慢,惡法不斷出籠,悶經濟、暗時代籠罩台灣,台灣就要沉淪了,我們要改變只有一個機會─無色覺醒。

(圖文:楊樹煌)

 

 

 

樂齡資源提高 才符合公平正義

呂宜臻(28歲,雲林縣斗六市樂齡學習中心主任)
呂宜臻(28歲,雲林縣斗六市樂齡學習中心主任)

長照2.0如火如荼地展開中,雲林縣因為老年人口比例高,當領頭羊率先實施巷弄等分級照顧據點,但發現相關資源還是很有限,其中銀髮族的樂齡如果做得好,便能減輕、延緩長照成本,所以中央在分配樂齡資源時,應該相對提高,這樣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讓每個老人都能獲得真正的照顧。

(圖文:許素惠)

 

 

 

 

請改善兩岸關係 拚經濟

王立明(77歲,退休技師)
王立明(77歲,退休技師)

以前國民黨執政時,不少人批判政府做得不好,但現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做得更是爛透了,從一例一休、軍公教反年改、去蔣化所謂的轉型正義、到台大校長卡管案,種種施政荒腔走板、離譜至極,引發諸多民怨、遍地抗議。政府如果只會搞意識型態,這些都無助於改善台灣經濟和兩岸關係,只要顏色不對,管你是非對錯,反正她說了算。藍綠互相批判爭鬥,台灣就這麼空轉內耗下去。請政府全力拚經濟,改善與對岸的關係,滯銷的農產品和悽慘的旅遊業自然就會好轉。

(圖文:王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