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中時-綜合報導

2021-06-11・中時-綜合報導
文化拾荒者梁月亮 拼湊遷村記憶

人物誌

 

梁月亮是高雄紅毛港的移民,也是遺民,年輕漂泊時因緣結識來家鄉拍攝的文史紀錄工作者,有感兒時記憶破碎和遷村帶來的衝擊,選擇留在小港大林蒲過著「文物拾荒」生活,盡心校對族譜、老照片,希望幫紅毛港、大林蒲人留下清楚記憶。

月亮的母親姓洪,紅毛港人,5歲時他被賣給當地楊姓人家當養子,養父是船員,他還記得,小時候庄內好熱鬧,周末大家都在沙灘上控窯,一次好幾十個。

紅毛港後期漁業沒落,很多老船長、輪機長改行做工,經濟充裕的就轉行養蝦。當時遷村謠言四起,不少紅毛港村民向外置產。國小六年級時,月亮隨父親搬到林園定居,國中畢業當學徒,退伍後開始作工,近20年來四處漂泊,找尋人生的意義。

紅毛港拆除前月亮回到老家,巧遇紀錄片團隊,他憑藉對當地的熟稔協助團隊拍攝,也學到不少影視製作技巧。遷村後,有感珍貴文物流失或被棄置,決定「自己的文化自己重建」,陸續投入影展、音樂祭等文史活動,透過拍片、拍照、田野調查、族譜重建,幫助不少當地人找回過去的生活脈絡。最驚人的是,一無所有的他,手機、電腦、相機等設備全是友人淘汰舊物,住的還是主人託管的無人三合院。

「遷村,從小細節回推大原則,就知道是否友善。」當年單身、只能領68萬元的月亮,最明白遊戲規則的殘酷。他希望公部門誠實、清楚,不要只想用切割、劃分的方式處理爭議,否則,遷村只會帶來災難,不會有歡喜的結局。

 

(中國時報/袁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