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中時-綜合報導

2021-12-25・中時-綜合報導
張皓然嶼光同塵 探討文明與光害

 文明世界裡的燈光雖然帶來便利,但使用不當卻也會對生態造成影響。馬祖近期剛通過光害管制自治條例,以保護當地生態圈,導演張皓然紀錄片新作《嶼光同塵》,也記錄了台灣各地的燈光使用狀況,藉此探討人們對光的使用與大自然的關係,24日在公視首播。

 張皓然表示,作為一名攝影師、電影導演,對光線的觀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環,然而城市裡過多的光源,有時也會讓他感受到沒法好好休息的狀態,他表示,透過這部作品提出思考,「光是像水和空氣一樣,是自然界給我們的元素,應該珍惜使用,光要用在對的地方。」

 張皓然來自台中,出生於1983年,畢業於台藝大應用媒體藝術碩士、台藝大電影系,近期拿下2021水下攝影比賽首獎。他表示,整理《嶼光同塵》的影像素材時,正是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當時看到街上很空,但是招牌的燈光還是照常亮著,這讓我想到,人類相較於宇宙的生命是渺小且短暫的,但是人類真的留下很多人造痕跡。」

 影片裡出現電照菊、新竹司馬庫斯的自然景觀與電力配置,北歐帆船的供電方式,作家蔣勳也在紀錄片裡現身。蔣勳表示,在工業革命初期時人們追求炫耀的光,刺激人們購買東西,「都會裡的霓虹燈和廣告招牌,這就是光害。對人的情緒影響很大,光的刺激和噪音,都會讓都會裡的人變得很躁鬱。」

(中國時報/李欣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