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智慧醫療時代,傳統針灸治療是否也有可能以機器取代?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王智昱,多年來投入雷射針灸儀器研發,致力於中醫儀器的現代化,跨領域串連生醫光電等背景專業,繼2015年獲得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司的產學合作優良獎後,2018年再度獲得「產學合作特優獎」,創新成果廣受關注。
傳統中醫針灸治療,病患通常需要多次往返診所,時間、金錢成本所費不貲,倘若針對某些輕微症狀,病患能在家進行自我診療,將有助於紓緩各方壓力。
王智昱教授研發設計凸顯雷射針灸「提插」作用,強化「得氣」的功效與時間,運行手法不受限定格,而能針對需求移動針尖位置,同時改變重插、輕提的頻率,針對使用者特殊需求,增加局部的刺激效果。
王智昱說,從2010年開始著手研究,不斷嘗試改變擬真型雷射針灸儀型態,目前屬於第三代成果,但仍處於試驗樣本階段,期望未來能大量生產,廣為流傳。
他表示,新一代儀器可針對人體四肢常用穴位進行針灸,可供設定力度、手法、提插速度等功能,手法又區分為補法、瀉法、平補平瀉和無補瀉4選項,因應病患多元需求,發揮AI智慧醫療特色。
(中國時報/林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