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中時-綜合報導

2021-11-08・中時-綜合報導
保護鯨豚 國海院擬管制水下噪音

 噪音對人類影響甚巨,會導致不安、煩躁的情形,對海洋生物也會損害其聽力。國家海洋研究院已於2019年起開始研究離岸風電場施工噪音,作為日後制定水下噪音規範的參考,盼藉此能保育海洋生態,讓海洋生物免受到噪音的影響。

 國海院的臉書10月29日貼文指出,海洋動物生態系的發展已經有數百萬年的歷史,隨著人類勢力向海洋延伸,例如船舶引擎噪音、海上施工噪音、人類在海洋遊憩等噪音的增加,改變了海洋中的「聲景」(指人類感知的聲音環境)。

 國海院指出,噪音可能對海洋生物的聽力造成遮蔽效應影響溝通或社交行為,又更嚴重者減損其聽覺能力,影響躲避天敵或方向感判斷。

 近年來,各國開始投入水下噪音的調查研究,給予離岸風電場水下噪音管制建議,例如我國環境保護署在2018年參照德國標準,規定離岸風機施工警戒區750公尺內打樁噪音不得超過160分貝。

 國家海洋研究院已於2019年起做離岸風電場施工噪音研究,未來這些研究成果都可作為制定水下噪音規範單位之研究參考。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主任張至維表示,以船舶行駛到有鯨豚的海洋區域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減速,不僅可以降低噪音,也可以避免鯨豚碰撞造成傷害。

 對於船隻如何避免撞擊鯨豚,會以GPS座標與電子海圖系統,提醒船隻在海面上注意鯨豚。海上的施工人員也要透過鯨豚觀察員的觀察,提醒船隻注意行駛。

(中國時報/林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