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中時-綜合報導

2019-09-17・中時-綜合報導
文史人玩創意 再現棕蓑風華

雲林縣斗南鎮石龜溪曾是棕蓑清潔工具及雨具產製的大本營,居民以棕蓑製成掃把、刷子、蓑衣與斗笠等,如今已沒落,村落手工蓑衣、棕掃等職人也逐漸凋零,地方文史人和虎尾科技大學合作,以新潮方式呈現過往棕蓑風華,但傳統手藝已成歷史。

模特兒套上蓑衣,戴上斗笠,以各種姿態展現,雖是古物,搭配碎石、原木等裝置,頓生新意,也洋溢著現代感。

石龜溪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葉宗和指出,棕蓑起源很早,在古代黃帝蚩尤大戰時戰士穿著樹皮編織的甲冑,後來成為農家日常用品,石龜溪聚落的先民也以山棕做蓑衣,1919年斗南公學校石龜溪分校成立,即現在的石龜國小,寒暑假學生都會跟著家中大人學習如何修補及賣棕蓑,並組成行銷隊騎腳踏車或做火車行銷到外縣市,最遠到屏東、宜蘭等地,當時石龜溪老街棕蓑的市占率超過全台50%,成為「蓑衣王國」。

葉宗和表示,1970年代隨著石化業的蓬勃發展,塑料取代自然的棕葉,手工製的蓑衣、棕掃及棕刷等清潔工具,漸漸被塑膠製品取代而式微,直到走進歷史,興盛時期是全村的重要產業,如今棕蓑的相關工廠已經在村中消聲匿跡。

棕蓑工廠從「蓑衣王國」中消失,71歲的老婦沈媛是所剩無幾的老職人,她引領探看破舊的老三合院正廳,竟然還堆積著近千支棕掃,無奈地說,現在都是進口塑膠做的,整屋子的棕掃頓時廢物。

(中國時報/許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