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中時-綜合報導

2021-04-12・中時-綜合報導
續牛犁歌陣 借鄰庄男童扮女旦

台南市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的牛犁歌陣,是西港香歷史最悠久的陣頭,至今仍遵奉神明指示,只能讓小學生男扮女裝扮演「女旦」,然而,東竹林庄頭真正居住人口只有10幾戶,今年為了招募小朋友參加,發動全庄民眾至鄰近庄頭覓人,這才總算幸運找到6名男孩,順利讓牛犁歌陣得以延續傳承。

1784年就已經存在

東竹林保安宮位於西港檨林社區東竹林聚落,是西港香發源地八份姑媽宮發起刈香遶境的13庄之一,相傳牛犁歌陣自1784年姑媽宮刈香時期就已存在,庄裡80多歲的耆老回憶,「我阿公小時候就跳過牛犁歌陣」。

今年65歲的東竹林保安宮主委魏明堂說,從前村子裡人口多,他念小學時,每次香科牛犁陣選角,有10幾個小孩參加,經過訓練後,再從中選出表現優秀者才可上陣,他自己也跳過2屆香科的牛犁歌陣。

牛犁歌陣領隊王萬益說,庄裡人口外移,而且多數人都不住在庄內,近幾年香科都要到外庄「借小孩」。庄裡的人向外庄、別區的親朋好友詢問,是否有小朋友願意參加,不僅要父母同意,也要小朋友有時間可以接受訓練。

牛犁歌陣下場表演的是2生及2個男扮女裝的女旦,加拿牛犁的共5人,今年找到的小朋友全是來自別庄。

輸人不輸陣拚傳承

牛犁歌陣是早期台灣農村生活的歌舞小戲,後棚是南管樂,以男女打情罵俏為主,充滿娛樂性,從前庄裡的小孩下場跳,大人就在後面拉二胡、月琴伴奏、合唱,由於人口老化,樂手也不足,同樣要請別庄前來支援。

此外,為了訓練小朋友學唱歌、跳舞,香科前一年7月開始就要展開訓練,每周六到廟前集訓,廟裡的許多委員平日也是散居各地,香科期近了,每周就主動回庄幫忙,堪稱是為了千歲爺「輸人不輸陣」,一定要把牛犁歌陣傳承下去。

(中國時報/劉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