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經半年修繕後,22日重新啟用,館內除新增多媒體互動設備外,還有「文物保健室」,以地方醫院即時救治、初步診療概念,為族人珍藏百年的傳家寶提供維護服務,同時建檔追蹤散落各部落的文物現況。
來義鄉公所指出,來義鄉是保留排灣族傳統文化最完整的原鄉,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上百年的傳家寶,如耆老早年參加盛會時穿戴的獸皮衣、頭飾等,是在博物館看不到的,因老一輩人有過受騙、被掠奪的負面經驗,導致現在不太願意提供文物公開展示,只想默默在家珍藏。
但也因此造成維護問題,百年文物收藏在家,難免會面臨蟲咬、物件脫落而損壞,為此,公所在修繕文物館的同時,順勢增設「文物保健室」,由專業的駐館員范瑤為族人珍藏的傳家寶提供檢視與初階維護服務。
范瑤形容,文物保健室的角色有如地方醫院,以即時救治、初步診療的概念,為族人的百年傳家寶提供服務,若情況較危急會轉送大醫院,也就是尋求大館協助,如台灣歷史博物館、原住民發展園區等,確保文物安然無恙。
范瑤說,族人的百年傳家寶以木質品、生活器具、獸皮衣、傳統服飾居多,症狀多為蛀蟲咬壞,所以修復方式以除蟲為主,當收到文物時會先進行物件隔離,經3至4天的檢視後採集蟲體,並將文物放置溫、溼度穩定的空間再行觀察。
隨後便是登錄作業,范瑤笑稱,既然是地方醫院,回診服務也不能少。她說,她會為每件修復文物建檔,當它們被領回去後,會定期向主人追蹤復原進度,一來能實際指導族人維護文物的基本概念,二來能有效盤點散落各部落的百年文物。
她強調,每次到部落田野調查時,都能深刻感受到每件文物對族人的重要性,對他們而言,文物是情感的連結,所以文物保健室的創立初衷是單純的提供服務,並非要將珍貴文物留在館內,而這也是傳承的真諦,傳承要由自我做起,公部門只是協助的角色。
(中國時報/謝佳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