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日前為「傳播與認知實驗室」啟動揭牌,更首度引進眼動儀、腦波儀等生理訊號儀器,期盼透過科學方式將閱聽大眾的反應數據化,能夠彌補過去傳統問卷不足,也讓科普學習更添樂趣。
屏大科普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吳聲毅指出,過去針對紙媒或教具喜好與否,常會透過問卷、訪談等方式獲得量化數據,但喜好程度如何、是否礙於人情填寫問卷,都無法取得閱聽眾的真實反應。
但透過眼動儀測試,儀器每秒能夠偵測眼球高達150次,同步從畫面上顯示使用者閱讀軌跡,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意義,紅色表示關注較久,背後顯示的是對於哪段文字或圖片特別有感,搭配腦動儀檢測,可以瞭解閱讀時的專注與放鬆程度,有沒有分心或轉移注意力等,「畢竟身體訊號騙不了人」。
屏大科普科普傳播學系三年級李維育表示,平常會帶隊前往小學進行科學活動,常會透過學生回饋作為後續改善依據,以前是藉由紙本問卷或口頭描述,但為何喜歡、愛好程度,其實非常籠統,若能透過儀器輔佐,反應一目了然,將可更全面檢視。
吳聲毅說,在傳統媒體競爭激烈的年代,閱聽大眾真實回饋是對第一線編採人員最重要的依據,「傳播與認知實驗室」的成立,不僅能讓學生作品得以評估達到教學使用,也不排除與業界產學合作,找到未來傳播媒體發展的方向。
(中國時報/林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