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中時-專題報導

2019-02-20・中時-專題報導
尋找風中畫師㈡懷抱17歲初心 謝森山守護手繪溫度

想當年從桃園騎鐵馬到西門町 摸黑拚命學畫技

「只要想畫,總是有辦法。」同樣習慣在風中作畫,現年74歲的電影看板畫師謝森山,數十年來從沒有一天放下畫筆,年輕時為了更上層樓,竟從桃園騎腳踏車到台北西門町,用手電筒照著電影街的看板摸索研究,徹夜未眠,如此不斷精進,不但闖出一片天,更被文化總會列為台灣百工匠人之一。

電影看板畫師謝森山。(本報資料照片)
電影看板畫師謝森山。(本報資料照片)

謝森山1946年生於台中,後搬遷至桃園,小時候經過桃園大廟「景福宮」旁的「小西門町」,看到戲院前的手繪看板,總是流連忘返,心想:「如果這些看板是我畫的該有多好。」從此立志當一個電影看板畫師,15歲進入東方廣告做學徒,開啟長達半世紀的風中畫師之路。

也是謝森山有天份,別人3年4個月才能出師,他竟然2年就出師,獨挑大樑,當時的電影看板由數塊180公分見方的木板組成,有時會用到20片以上,畫師必須先在板上打格子、畫輪廓、分色,最後再依原圖繪製。謝森山說,這些基本功多半沒多久就能熟能生巧,差別就在立體感及人物神韻的掌握。

「光影最重要,光影的細節不足,連衣服看起來都會軟趴趴,色彩也出不來。」謝森山說,電腦輸出也許精確無比,比真實還要真實,但手繪的筆觸就是不一樣,「那個溫度及感受,是電腦無法取代的。」

謝森山至今難忘17歲那年,和師兄兩人從桃園騎著腳踏車到西門町,然後拿著手電筒照著電影看板,分析台北畫師的風格及特色,好幾個晚上如痴如醉,一點都不想睡。

(中國時報/邱祖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