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是近年的「當紅炸子雞」,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投入這塊領域20多年,在AI概念正熱的時候加入,經歷了AI領域低迷的幾年,又在7、8年前,因機器學習的突破,AI重回鎂光燈焦點。他說,踏入這個領域,要有「5年一歸零」的心理準備,「熱愛學習」是最必要的條件。
余孝先為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博士、美國亞利桑那雷鳥國際管理學院企管碩士,目前是工研院代理總營運長、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擔任過工研院巨量資訊科技中心主任、資策會副執行長及大數據所、數位轉型研究所所長。
在工研院的幾十年,余孝先推動AI及大數據分析相關技術產業化,同時致力於推動開放資料與相關技術,促進資料經濟的發展,2015年協助政府獲得國際開放知識基金會(OKFN)的政府開放資料評比全球第一。
余孝先說,攻讀交大碩士學位時,「剛好是AI起來的時候」,不過,他坦言,AI概念1956年起就有了,但這個領域起起伏伏,在他走進AI世界後,也經歷過沉寂、從熱轉冷的時期,直到7、8年前,大數據(Big Data)找到對的方向,成為機器學習的關鍵,也讓AI重新站上舞台,再次備受矚目。
追根究柢隨時上網查
余孝先的研究專長是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電腦視覺。AI領域在他口中十分迷人,如果也想進入這個領域,需要有什麼前提呢?他強調,最重要的就是「熱愛學習」。
科技領域都有「知識更新周期」,余孝先說,大約每5年,在科技相關學科,原本所學的理論或方法可能就會「歸零」、「更新」、「改進」,要做好心理準備,持續吸收新知。余孝先自己就是非常追根究柢的個性,他笑說,連看電視,都要邊拿著手機,隨時查詢電視中的內容,「學習習慣」很不錯。
科幻劇情成真實人生
科技學門深似海,余孝先非常樂於分享,他在白板上畫著文式圖向「門外漢」講解基本概念時,仍然充滿雀躍和熱情。「AI的故事,未來都會發生,只是快或慢而已」,他說,那些有關AI的精彩假設、科幻電影裡的劇情,人們也許都有機會體驗;而他和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團隊,則會永保「用科技改變社會」的初衷,領著台灣的AI領域向前走,走向世界。
(中國時報/黃有容)
機器人理財 期待縮小貧富差距
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認為,在AI四大領域中,台灣製造業和醫療照護相關的AI項目最有機會在國際中衝到前段班,其中,製造業項目會有最大效益;而他個人最希望有貢獻的是醫療領域,最有期待的則是可能改變貧富差距的AI理財機器人。
余孝先指出,AI在國際戰場中,發展重點主要在四大領域,包括金融科技、製造業、零售業、醫療業,而人工智慧發展好的條件為「用得多就是好的領域」,因此台灣在製造業生產線、醫療照護業兩方面發展人工智慧,將會有資料庫多、參考價值高的國際優勢。
他表示,工研院除了AI眼底鏡、智慧機械手臂等製造、醫療相關的研發之外,一樣也有在做金融科技和零售業的部分,他個人最期待的是理財機器人。余孝先指出,理財機器人可以在手機App、電腦軟體中運用,降低使用的資金門檻,期盼能藉此消弭貧富落差,讓「理財」成為全民都可做到的事。
目前在製造業上,AI技術已經實際開始運用,余孝先表示,例如「機械故障率診斷」,一般製造業採定期保養設備,但使用AI技術,可以分析過往的機器故障紀錄,在「需要保養時」才去保養,可能大幅降低設備維修保養消耗的有形和無形成本。
另外,「自動光學檢測」可以取代人眼做品質檢驗,能比過去全人工減少超過5成的重檢率。余孝先強調,這並非取代技術員,而是讓技術員的排班更彈性,工作分量和壓力也能減輕。
可以馬上做基本視網膜檢查的AI眼底鏡,余孝先心中的藍圖,是一般診所、公家機關等都可以擺放,民眾自行使用後,可以參考AI眼底鏡的判斷結果,如有異常狀況,能夠及早發現並就診。
(中國時報/黃有容)
保持創造力 不怕AI搶飯碗
「AI會讓多少人失業?」談及這個問題,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強調,他不認為AI是用來取代任何人,而是有兩種意義,一是做人類不想做的工作,二是協助人類的專業工作。他認為,「AI可以學習畢卡索,但不是第一個畢卡索」,越需要創造、感受的工作,越不會被AI威脅。
AI興起,同時也引起人類的「失業恐慌」,余孝先指出,AI做了人類不想做的工作,或幫助承擔工作量,比如在大夜班時運用AI,讓人力能適當休息,不一定會使人力減少,但產量可以提高。他說,就過去科技發展來看,當汽車發明時,人們以為人力車或馬車要失業了,但計程車司機這個職業出現了,AI也是一樣,能創造更多新型態的工作。
以醫療應用為例,余孝先表示,AI應用在研發階段需要和醫學中心合作,和醫生溝通時,必須強調AI是「輔助診斷」,目的不是取代,醫療人員才會更有意願配合,提供研發協助。
「AI主要靠學習,但創造力就比人類差」,他說,AlphaGo曾經打敗各路圍棋好手,主要是靠學習大量棋譜,「但感受層次的事情AI就做不到」,AI或許能計算、檢測、文字翻譯,但無法創造新的畫風,沒辦法寫出深入報導,也不能體會人類情感,做出應對。
那麼各國正夯的「無人商店」呢?余孝先笑說,無人商店主要應用在人力不足,或是深夜人力成本與營收無法成正比的情況,不過「便利超商店員」在台灣「太萬能」,AI也無法取代。
「世界對AI的誤會很多」,但AI對人也有「美麗的誤會」,余孝先感嘆,在AI的世界裡,把人類預設得很善良,也因此,為了防止很多不夠善良的行為,需要很多防範程序,例如進入無人商店要先加入會員、實名認證或存入照片以便人臉辨識,降低了便利性,這也是無人商店至今無法普及的原因之一。
(中國時報/黃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