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完成國內、也是亞洲首例肝臟移植迄今已33年,去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移植醫學年會,特別規畫「亞洲牽頭」(Asia Leading the Way)的主題,陳肇隆受邀演講「活體肝臟移植的新近發展」,這是歐洲醫學會,首次在年會承認,在這個領域亞洲確實領先歐美、帶領全球發展,意義非凡。
從零到建構台灣肝臟移植,陳肇隆一路篳路藍縷,從自行調配器官保存液、自製器械開始,一直到腦死醫療及法律的雙重突破,讓台灣器官移植較日、韓早10多年,陳肇隆寫下連串第一,轉眼完成1700多例肝臟移植,陳肇隆感謝每個生命故事,讓他深切體會人間深情及偉大。以下為陳肇隆接受專訪摘要:
畫手術插圖開始鑽研
問:如何的因緣際會走上換肝之路?請談談人生第一台肝臟移植手術?
答:30多年前,首創手指切肝法的台大外科林天祐教授,應邀撰寫英文教科書的章節,當時台灣還沒人會畫手術插圖,透過恩師張昭雄校長推薦,得以為林教授畫手術插圖。
那時我是第三年住院醫師,沒看過肝臟手術,為把圖畫好,只好把相關資料都找來讀,包括肝臟解剖學、肝臟手術等,我依稀覺得肝臟移植是未來的最大突破,因而開啟肝臟移植之路。
猶記得33年前,第一個病人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吐血,陷入肝昏迷、休克,從內科加護病房直接推到手術室搶救。
亞洲換肝首例32小時
不巧的是,第一位捐肝者剛好有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病史,腹腔極度粘黏,手術費時5小時後,緊接著27小時的受肝手術,由於當時的器官保存液是自製的,保存時間撐不到6小時,一邊手術一邊看著牆上的鐘,跟時間賽跑,一共歷經32小時,手術期間都沒吃東西,只喝一杯咖啡;最後病人在麻醉後逐漸甦醒,肝功能恢復了,終於完成了亞洲第一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
手術完成後,整個人像是癱了一樣。後來病人在加護病房,我搬兩張凳子一直坐在床邊照顧著他,常常累得不知不覺睡著了,現在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問:院長行醫40年,醫過無數肝病患者,沒想到自己也得急性肝炎,對自己有何影響與改變?
答:那是發生在2015年10月我卸下院長一職後,事後追究,最大的可能是身體過勞吧!擔任高雄長庚院長近13年,心想卸任後終可以償還積欠、未兌現的海外邀約,一個月內在比利時、法國、西班牙多處演講後,又飛北京、台北、馬尼拉及新加坡;回國後,發現自己尿液呈茶色,直覺不對勁,先抽血檢驗,結果GOT、GPT數字高得驚人。
得急性肝炎才學慢活
經歷生平第一次急性肝炎,也讓我做一些反思,最大的改變是過去擔任行政職務時沒時間打球,現在每周犒賞自己打半場九洞高爾夫球,同時每天快走一萬步。過去出國演講,只待一個晚上就回來,現儘量多留一天,學習放慢,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問:可否談談差點成為副總統參選人及踏上衛福部長之路,未來仍有機會是否會為國家服務?
答:我從不認為自己聰明或有天份,但應該是認真、努力和不忘初心堅持達成的態度。在醫療與行政方面,同儕普遍認為我比較具有創意、策略、毅力與整合能力,在困境中不斷尋求突破。
對於更高的行政職務,雖有信心把工作做好,但經審慎思考,還是覺得自己在政治與社會公共領域涉獵不足,恐無法承擔大任,但繼續為國家社會奉獻的心志未曾改變,決留在醫療專業。
問:未來的人生規畫與期許?
答:從完成第一例肝臟移植轉眼已經33年,接下來,邁入第四個10年,我鼓勵年輕世代:「在醫療生涯,設定目標鍥而不捨,能把一個目標做好就夠了。 」
醫援回饋國際不藏私
台灣的醫療能有今天,也是因過去我們有機會到美國、歐洲、日本去學習,今天我們有可以走出去幫助的或讓別人來學習,就更應毫無保留回饋國際社會。
(中國時報/魏怡嘉)
感念王永慶力挺 佩服星雲淡定
台灣三十多年前,沒人知道肝臟移植是怎麼一回事,註定是一條孤寂的道路。在陳肇隆的心中,有兩個最感念的人,一位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一位是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
陳肇隆說,一開始做肝臟移植,院內難免有不同聲音,「但我做事有我的堅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長庚創立8年後完成亞洲首例換肝手術,令王永慶相當欣慰,才知道陳肇隆是誰。
當時肝臟移植屬人體實驗,沒保險,更沒健保,動輒數百萬醫療費用,但王永慶全力支持,從1984年完成首例到1998年肝臟移植納入健保的14年間,出資數十億照顧病患,讓肝臟移植在長庚醫院繼續前行,才有今日成績。
陳肇隆回憶,王董事長告訴他,「只要有能力,我們要幫助祖先來的地方」。2001年北京大學醫院邀他去做該院首例肝臟移植手術,時值政黨輪替,但王董事長在公文批了「慶」字支持他,那是陳肇隆首次赴大陸做肝臟移植手術。
在北京大學醫院之後,陳肇隆的大陸邀約如雪片般飛來,2006年陳肇隆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為一名9個月大膽道閉鎖兒做肝臟移植手術,之後仁濟醫院頻向陳肇隆取經,今日仁濟醫院已成全球兒童肝臟移植最多病例數的醫院,一年肝臟移植病例數達500多例,抵過台灣26家醫院總和。
2011年佛陀紀念館開幕在即的一個周六清晨,陳肇隆突然接到電話說大師可能中風,他立即召集醫療團隊,檢查發現大師腦中有一個如拳頭般大的血塊,陳肇隆說,以大師的高齡接受這樣大的手術,是非常辛苦的事,但大師術後十分淡定,大師總是說,「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能發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要與病為友」,令他十分佩服。在陳肇隆完成第一千例肝臟移植時,星雲大師以蒼勁一筆字「換肝之父」相贈,現在一直掛在陳肇隆的辦公室內。
陳肇隆說,在王董事長及星雲大師身上,看到兩位長者每天思索著「能再為社會做什麼事」?令他感動,決將肝臟移植當成自己一生志業。
(中國時報/魏怡嘉)
院長真情 開刀房淚別病童
在肝臟移植團隊的眼中,陳肇隆是個不太有情緒表現的人。護理師黃妙味說,多年前,一位5歲需要二次換肝的小女孩,由於十分可愛又有禮貌,深得大家喜愛,陳院長還跟自己的太太說,如果小女孩找不到適合的肝,因為同血型,願意將自己的肝切一塊給她,後來小女孩獲得姑姑捐肝,但移植團隊盡了最大的努力,小女孩還是因為併發症走了。陳肇隆沮喪的蹲在開刀房角落,哭了起來,這是團隊第一次看到院長掉眼淚。
黃妙味從基隆長庚時就跟著陳肇隆開刀。她說,早期只有屍肝,常是凌晨做移植到隔天凌晨,陳院長頂多喝杯咖啡。移植團隊手術時,都安安靜靜的,因陳院長要求遞器械時總是輕聲細語,大家從沒看過陳院長發脾氣,最嚴厲一句只是「這個不是第一次,怎麼沒做好」。
鄭汝汾教授在肝臟移植團隊中是元老級,他說,「聰明、勤勞、天分是醫師的基本特質與要求,要成為成功的醫師,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是外界無法想像的,陳院長有今天的成就,因他是非常努力的天才。」
楊慧鉑是台北復興高中老師,20多年前她的孩子必需換肝,慕名南下找陳肇隆。但護士告訴他們醫療費用要300~400萬,雖他們已同意,陳肇隆還是帶者他們的資料到董事長王永慶的辦公室,請董事長幫忙,最後王董願免費幫10個孩子做肝臟移植手術。
(中國時報/魏怡嘉)
- 策畫:謝錦芳、魏怡嘉
- 執筆:魏怡嘉
- 攝影:王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