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中時-專題報導

2018-04-10・中時-專題報導
軟實力之父奈伊 剖析美中巧實力

自由媒體與民主選舉 台灣最大優勢

自由主義學派創始人之一,以提出「軟實力」聞名全球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接受本報專訪表示,軟實力在21世紀愈來愈重要。奈伊認為,美國川普政府不了解軟實力;中國共產黨政府明白在硬實力中注入軟實力,轉化為「巧實力」(Smart Power)的重要性。接下來要關注的是習近平將如何做?中國應了解軟實力多來自公民社會,不是政府。

「軟實力」在十九大正式列入中國共產黨黨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國家軟實力增強,社會文明達到新高度,是中國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邁向美好未來的第一階段,在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竿之一。

在中美關係上,奈伊認為目前比「修昔底德陷阱」更該擔心的應該是「金德伯格陷阱」,呼籲中美兩國必須學會合作,建立並提供國際公共財,負起超級大國才能扛下的全球責任。

美中台關係 台灣非籌碼

在兩岸和美中台關係上,曾在美國政府擔任要職的奈伊表示,美國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台灣不應被做為籌碼。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您在20世紀末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這個概念的時候,是否預期到會引發全球廣泛討論?

答:我沒想到這個概念變得如此流行,但鑑於21世紀是一個資訊時代,軟實力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可以理解的。當然,硬實力保持關鍵地位。但軟實力在我稱之為由硬實力和軟實力融合的「巧實力」(Smart Power)中,將會越來越重要。

川普偏愛硬 北京抓趨勢

問:全球政經形勢在21世紀初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川普政府下的美國似乎是偏愛「硬實力」;中國則越來越熟悉並擅用「軟實力」,或者,我們可以說「巧實力」?

答:川普政府不了解軟實力,仔細看一下民調,你會發現川普和他的政策對美國的軟實力已經產生負面影響。中國大陸剛好相反。從胡錦濤的十七大講話開始,北京當局了解到,中國強化硬實力增加鄰國對中國的畏懼,但是,中國如果可以同時增加軟實力,區域內其他鄰國形成聯盟共同對抗中國大陸的機會就降低,這就是巧實力。

問:很多人認為中國在本世紀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強權。中美如何避免衝突或因誤判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答:我不確定中國是否將取代美國,但中美兩國的實力將會更接近。我認為,目前比「修昔底德陷阱」更該擔心的應該是「金德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金德伯格把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歸結為國際領導權力青黃不接。美國在一戰後因搭慣了便車,不願擔起國際責任,導致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希特勒上台,二戰爆發。

中美兩國必須學會合作,建立並提供國際公共財。這些公共財包括和平秩序、開放的貿易體系、自由航行、產權保障、穩定的匯率,以及扮演全球信用體系擔保人的角色等,這些是只有超級大國才能負起的全球責任。

全球公共財 大國需承擔

即使是古希臘戰爭,也不像「修昔底德陷阱」看來那麼簡單─因為斯巴達害怕雅典力量增加而發生戰爭,政策和誤判才是戰發導火線。這正是川普今天面對中國的危險─他必須對一個太弱和一個太強的中國抱持同樣擔憂。他必須同時避免「金德伯格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但最重要的是,他必須避免誤算、誤解和誤判。

問:中國崛起,台海兩岸關係的平衡也逐漸發生變化,台灣如何可避免在這場中美權力競逐中,成為交易籌碼?

答:美國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不支持獨立或者使用武力。雙方應該讓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應把台灣做為議價籌碼。台灣的自由媒體和民主選舉則都有助於創造台灣的軟實力,這是台灣的政治資本。

問:今天世界舞台上有真正的領導者嗎?或者,當今的領導者應該是什麼樣?

答:領導力需要大國提供全球公共財。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中國必須負起更多重擔和責任。有人擔心中國搭便車多於貢獻,中國的紀錄到目前則是混合的,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下,參與維和和對抗氣候變遷;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拒絕遵循自由世界法則。川普的政策是正在拋棄美國自二戰以來提供的國際公共財,回返孤立主義,中國最終是個搭便車者或有能力也有意願成為一個提供全球公共財的領導者,尚待觀察。

公民社會力 陸可借鏡

問:十九大報告籌畫一個偉大的中國復興藍圖,這是否表示中國將重建一套以中國為軸心的國際體系和公共財? 我們還需要擔心 「金德伯格陷阱」嗎?

答: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和中共十九大發表講話,談到中國的國際領導力,似乎表明中國希望避免「金德伯格陷阱」,但這樣的聲明和與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有很大差距,為什麼阿里巴巴可以在美國經營,但谷歌卻不能在中國經營呢?習近平把「軟實力」放在黨綱中,但未全然了解自由公民社會對產生軟實力的重要性;美國大部分的軟實力是從好萊塢到哈佛大學各個層面來的,不是政府。

問:您是否覺得大眾對軟實力這個概念有誤會,軟實力不一定是柔軟或溫和的力量,更是一種可以吸引他人和其他國家的優勢與價值觀?

答:這個概念經常被誤解為任何非強制性的東西。實際上,這意味著吸引力和說服力。許多國家都有軟實力,吸引力來自各層面和方向。美國的軟實力來自公民社會,不是政府。這點,中國可借鏡。

(中國時報/江靜玲專訪)

新聞辭典

修昔底德陷阱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公元前5世紀雅典崛起引起陸地霸主斯巴達警惕爆發戰爭。哈佛學者艾利森認為,美中當前面臨的,正是這種既有強權面對新興強權多以戰爭告終的「修昔底德陷阱」。(江靜玲)

奈伊以「軟實力」概念聞名全球。(江靜玲傳真)
奈伊以「軟實力」概念聞名全球。(江靜玲傳真)
「故事」可以比軍隊更有「實力」

吸引力資產 超越棍子與紅蘿蔔

奈伊在2014年時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離他在2004年出版《柔軟實力》(中譯)一書已有10年,早在1990 年代他為反駁美國衰退論,就提出軟實力概念。

多年來,這個概念成為全球產官學界決策領導者的語彙,更成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詞;奈伊也被冠上「軟實力之父」頭銜,忙於奔走講演,伏案不輟。早年與他在華府共事者談起奈伊,莫不形容他是一個「真正有原創力的思考者」,理念清晰,邏輯力強。採訪他的過程中,他簡潔利落,令人印象深刻。

奈伊相信美國具有絕對優勢,一直到今天,他仍質疑中國將在本世紀取代美國,但隨著中國崛起,奈伊非常清楚的一點是,中美必須合作,包括美國應該歡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他認為,當中國有能力發展自我且有意願貢獻其他國家時,就是在建立全球公共財,美國要鼓勵中國。

奈伊比他在哈佛大學的同事艾利森更早提出美中「修斯底德陷阱」,但他的重點不在於勢力的崛起和競逐,而在於錯誤的政策和誤判。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奈伊主張用鼓勵中國負起更多區域和國際責任的方式塑造全球新環境。

這一切,最終還是回到軟實力的概念。奈伊自己對軟實力的定義是一種「產生吸引力的資產」,這些資產包括文化、政治價值,以及政策,有別於傳統經濟和軍力硬實力。兩者可相互為用。一如奈伊所言,「這已不是一個誰的軍隊可以贏,而是一個誰的故事可以贏的世紀。」

軟實力其實並不「軟」,沒威脅和金錢利誘,卻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是棍子和紅蘿蔔之外的權力。

(中國時報/江靜玲)


策畫:謝錦芳、江靜玲
執筆:江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