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馬拉松是漫長又冒險的挑戰,從2008年起,陳彥博花5年時間完成世界七大洲、八大站超馬賽事,並成功站上北極點,上山下海、涉水踩冰,足跡踏遍全球。繼2016年登上全球四大極地超馬賽總冠軍之後,陳彥博今年更贏得不丹200公里高山、冰島冰與火250公里,這兩項難度極高的超馬冠軍。
陳彥博原本設定3年後、35歲退休,後來轉念一想:「只要還有樂趣,為何要停下腳步?那就跑到跑不動為止吧!」這就是「超馬王者」的堅持。以下是陳彥博接受《中國時報》訪談摘要:
戈壁熱衰竭 極地失溫瀕死
問:超馬賽環境惡劣,會有生命危險,最可怕的是哪些賽事?遇到險境心裡想的是什麼?
答:2016年中國大陸戈壁沙漠超馬(四大極地賽第2站)應是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當時溫度飆到56℃,我因熱衰竭在檢查站昏迷4個多小時,名次從第1掉到第5,還好接下來兩站逆轉奪冠。2013年加拿大育空700公里極地賽也曾有失溫接近死亡的經驗,還有9月的冰島超馬賽,暴風雪、冰雹說來就來,也非常可怕!
每當碰到危險時我都告訴自己,很多事只有一次機會,不能這樣放棄。人都會面臨各種恐懼,慌亂只會增添危險,我堅信事先的訓練足以克服困境度過難關。
問:談談近期南極冒險計畫。
答:10年前我的初征是與學長林義傑、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組隊角逐磁北極650公里大挑戰。10年後橘子關懷基金會再啟動,我與劉柏園、藝人宥勝,大學生吳昇儒、林語萱勇闖南極。
勇闖南極點 挑戰零下50℃
這項「前進南極點660公里」計畫是由我擔任極地教練和導師,要在零下50℃、風速每秒50公尺的極限環境中,以越野滑雪方式行進660公里,耗時30天抵達南極點,難度很高。(註:本文刊出時遠征隊伍已出發)
問:這一路走來,啟蒙教練潘瑞根老師的栽培功不可沒,請談談他對你的影響。
答:潘老師給了我很棒的夢想,讓我知道這輩子要做什麼;魔鬼般的訓練,充分磨鍊我的個性,如果沒有這些,我現在可能是個小混混。我永遠記得他說過的話:教育這件事就是自願奉獻,自己想幫助別人,不奢求回饋,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感恩潘瑞根 開啟夢想鑰匙 我想對潘老師說,您就是我第二個爸爸,未來我一定會像孝順爸媽一樣照顧您。
問:每次參賽爸媽一定很擔心,如何讓他們放心?
答:以前親子間很難溝通,我常和爸爸吵架;後來慢慢了解,他們想知道的無非是整件事的「計畫」,只要讓他們知道我已經準備充足,他們也就放心了。這說起來容易,卻是經過無數次摩擦換來的經驗,奉勸大家,平時和父母一定要多溝通。哈哈!
問:有發現潛力新秀嗎?政府或民間需要提供什麼協助?
答:我一直在訓練年輕選手,可惜尚未發現可以接下我棒子的後進,並不是他們條件不佳,而是還沒有下定決心去當一位超馬選手。年輕人的夢想很多,大都還在摸索,超馬這條路說真的也很辛苦,不能勉強。
政府可做的就是盡量開放台灣高山,讓民眾容易親近大自然,只要環境更開闊,自然有助於超馬運動風氣建立。企業則可認養、贊助選手,尤其應從學生時期開始,才能讓選手無後顧之憂。
跑得很快樂 打消退休計畫
問:有無想過何時高掛球鞋?
答:原本計畫35歲退休,但一位紐西蘭超馬選手說:「開什麼玩笑!如果一直跑得很快樂,為何要退休?」國外不乏40幾歲的超馬好手,因此只要現實生活、經濟收入還能支持我的夢想,我就會一直跑下去,直到跑不動為止,沒有設定退休時間表。
(中國時報/廖德修)
渴望參賽美國惡水馬拉松 寫台灣紀錄
頂尖極地冒險家 越難越要闖
10年來,陳彥博靠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在全球超馬界占有一席之地。未來還有什麼目標呢?陳彥博說,希望成為頂尖的極地冒險家;若以單一賽事而言,除了各種極地超馬賽以外,更希望成為首位挑戰美國「惡水超級馬拉松」的台灣人。
外界好奇,陳彥博不是已經完成過南北極超馬賽事了嗎?難道還不算是極地冒險家?他表示,全球極地越野賽越來越多,已變成複合式冒險活動,還有很多須學習。
陳彥博說,在極地活動時的繩索垂降、攀登,在惡劣環境下的醫療服務,甚至駕駛交通工具等,都是冒險環節之一,也須考取正式的證照。而這些都要到國外去研習與報考,如加拿大、歐洲等地,也是他未來努力的方向。他強調,為了成為一位專業極地冒險家,還有許多技能要學習,像4月間就在國內考取大客車駕照,他說:「這很有用!前往極地的路上還是要靠開車啊。」
陳彥博渴望參賽的惡水超馬賽,每年在美國西部沙漠與峽谷間舉行,全長217公里,要經過無人地帶,地表溫度高到能熔化鞋底,被稱為全世界三大喪心病狂超馬賽之一,台灣至今尚無人獲邀參加。不僅參賽者飽受煎熬,連補給隊伍也痛苦不堪!陳彥博想挑戰自己極限。
陳彥博22歲那年選擇了超馬這條路,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無論如何,靠著自己的努力,陳彥博已打造獨一無二的人生,他對自己相當滿意。
陳彥博回憶:「以前每當親戚問我在做什麼工作?老爸都不知怎麼回答。」如今總算闖出一片天,雖然掌聲往往大於實質回饋,但只要經濟還能支撐住,就會義無反顧繼續往前跑。
陳彥博希望透過超馬賽告訴國人運動價值,成功的運動員平時要自律與自我管理,透過比賽更能產生難以估算的凝聚力,社會應肯定支持。
(中國時報/廖德修)
生命教育給力 無酬百場校園開講
每年比賽、訓練之餘,陳彥博會抽空到各級學校演講,完全無酬,如果對方堅持付酬勞,他會捐給公益團體,這些年來已造訪100多所學校。他希望透過運動經競技與自己擅長的超馬運動,讓小朋友了解生命的價值,懂得熱愛生命、尊重自然。
陳彥博說,有一次聽到一位卑南族小朋友說,他的志願是長大後到非洲當義工,而且語氣堅定,不像是開玩笑。這讓陳彥博非常訝異,難得小小年紀就這麼有愛心,懂得悲天憫人。有幾位國中女生立志要當禮儀師、送行者,為往生的人服務,讓他們走得安詳、尊嚴。
從互動中,陳彥博感覺得到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往往單純的令人動容,只想到幫助別人,甚至周遭的小動物。反觀大人做事往往講究目的性而顯得市儈,有時真應該反過來向孩子學習。
陳彥博感慨,台灣社會的運動風氣遠不如歐美興盛,他希望透過校園演講,注入生命教育這一層意義。就像啟蒙老師潘瑞根所言,教育要走在時代前面,就算這一個世代沒有太多迴響,說不定下個世代就會開花結果。今天做了,以後不知會怎樣;但若今天不做,以後絕對沒機會改變。
想到潘老師的遠見,陳彥博對於校園演講樂此不疲,即使再遙遠的偏鄉、再迷你的學校,他都願意自掏腰包搭車前往。今年300餘所學校報名,由於訓練、比賽耗時,陳彥博最後拜訪11校;下次就等他從南極冒險計畫回來後,再安排分享行程了。
(中國時報/廖德修)
- 策畫/謝錦芳
- 執筆/廖德修
- 攝影/方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