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在10月21、22日成功舉辦「112年人權教育青年培力營」,全國40名高中生獲選參加。
國際人權營隊以巴衝突、羅興亞人、印尼社會以及穆斯林女性議題等國際人權,透過人權議題的關注,培育更多關心於人權現況的青年群體。承辦的國立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透過活動安排,深入國際人權問題,讓國內高中生邁進世界國際人權,更增進對人權的認知。
暨大主秘曾永平教表示:活動規劃中,他大會除安排學員參觀臺中清真寺,講師教授針對以巴衝突的歷史,以及羅興亞人在緬甸的處境。大會歡迎同學們分享心得體驗,融入暨大是全球第四十四名綠色國際大學的氛圍。參加學員積極學習規劃的課程活動,實地走訪大臺中清真寺,穆斯林文化與建築。
更踏實參觀南投的聖山教育園區,欣賞戰爭影片「破境不重圓》,直接感受戰爭對人生的影響。
暨大公行系助理教許菁芳指出,人權是所有人的基本權利,不受身分的限制。她進一步論述臺灣在國際人權議題的地位。強調雖然臺灣無法直接簽署國際條約,但透過「施行法」進行國法化,並積極與聯合國對話,為臺灣公民社會爭取更多參與的機會,突破孤立困境,贏得國際讚譽。
暨大歷史學系教授包修平表示:對巴勒斯坦問題與人權議題的見解。他引述美國著名巴勒斯坦學者愛德華薩伊德的著作,強調巴勒斯坦問題的複雜。他鼓勵與會學生思考,面對猶太復國主義與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的衝突,能像南非那樣建立一個雙民族國家,或者以色列進行去殖民化,為和平創造可能性。
東南亞系教授彭霓霓分析羅興亞人在緬甸的困境,指出他們受到當地政府的嚴重迫害,成為大量的難民,面臨著種族和宗教的歧視,生活環境和基本權益受到嚴重威脅。助理教授李威瀚則分享有關印尼社會結構變遷對底層穆斯林女性的影響,引起與會者的深刻思考。
「破境不重圓》映後座談會由臺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林盈志、導演黃一中,以及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吳敏欣與學生針對影片的拍攝背景、國際人權等議題進行探討與問答。
最終,學員們根據兩天的所見、所聞與所思,分組討論並進行成果發表,畫下完美的句點。
國立興大附中莊宜橋表示,這次培力營為他提供一個了解人權議題的平臺,實際案例研究,讓他更理解與尊重人權的重要性。在營隊活動,讓更多青年人深入了解伊斯蘭文化,並進一步探討人權的理念對臺灣推動國際人權教育的發展涊知,拓展更有國際視野的領域!
(中國時報/李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