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稱為大陸過去6年來影響力最大的環境政策《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畫》(即「大氣十條」),到即將於今年「收官」的《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專案》(「總理攻關專項」),再到去年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大陸在大氣汙染防治的確下了很大功夫,但過去6年來,大陸的空氣真的變好了嗎?答案是肯定的。
電力行業減排成功
舉例來說,電力行業已成為大陸節能減排的排頭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高效的清潔燃煤體系,實現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的超低排放,除了總量大,單機排放量也實現百萬噸級下降;鋼鐵行業也將成為繼電力行業之後清潔生產的標桿行業,目前正積極推動超低排放,包括末端和前端的工藝改造;煤炭行業在「大氣十條」實施期間的重大減排工程,使大陸燃煤電力機組累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燃煤總量大幅下降。
「排放到大氣中的主要汙染物為6種,是清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表示,目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基本達標,但仍有約70%的城市PM2.5、PM10不達標。「我國PM2.5標準尚處在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第一過度階段(35微克/立方公尺),第三階段需要達到15微克/立方公尺,所以達標之路還很長,控制工作要打『持久戰』」。
多城空氣品質改善快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大陸臭氧不達標的比例天數稍有增加。338個地級以上城市臭氧日比前一年增長1.3%,但沒有嚴重汙染,總體上達到國家空氣品質標準。
據大陸生態環境部資料,與2013年相比,2018年大陸首批實施新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1.7%;2018年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PM2.5未達標的262個城市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公尺,下降10.4%。重汙染天氣的發生頻次、影響範圍、汙染程度都大幅度降低。郝吉明表示,大陸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好轉的速度都超出了預期,這在全世界大氣汙染治理史上前所未有。
還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大陸空氣品質的改善,「人的努力」占很大比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揚指出,氣象條件波動變化,但空氣品質總體趨於好轉,說明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力度空前、效果顯著。
(旺報/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