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30・旺報-綜合報導
觀測太陽電波 「草原天眼」更精進

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 監測輻射、高能粒子等傳播狀態

3條懸臂、100面拋物面天線,中國科學院明安圖觀測基地巨大的天線陣列,吸引了100多名來自大陸各地的天文愛好者。10歲的山東男孩張應悅是2019天文愛好者星空大會中最小的成員之一。27日下午,他跟隨母親趙爽走進明安圖觀測基地。

明安圖觀測基地被一圈馬蹄狀環形山丘包圍,盛夏時節,基地裡100面白色的拋物面天線在碧綠的草地上有序排列。憑高遠眺,一個具有3條旋臂的螺旋狀天線陣躍然「草」上。這個占地10平方公里的天線陣列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

明安圖觀測基地。(新華社資料照片)
明安圖觀測基地。(新華社資料照片)

吸引多國人員前來交流

中國科學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明安圖觀測基地首席科學家顏毅華說,太陽爆發活動對地球會產生很大影響,但太陽爆發在很寬的頻帶發生,科學家不僅要知道其發生的時間,更要知道具體位置,這就是草原「天眼」的設計目的。
顏毅華形象地比喻說,草原「天眼」類似於「CT成像」,即在所有參數上同時對日面進行多層次觀測,對空間環境監測、太陽活動預報均有重要作用。由於性能卓越,一直備受國際關注,每年都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科研人員前來交流學習,與明安圖觀測基地展開多種形式的聯合研究與觀測。
「太陽能量主要通過電磁波輻射、高能粒子發射和等離子體團拋射的方式向外傳播,當它們向地球方向傳播時,將對日地空間環境產生劇烈的擾動,影響航空、航天、衛星通訊、導航、網路、輸電網、輸油管網等高技術系統的正常運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譚寶林說,研究太陽活動的起源和發生發展規律,預測預報其發生和演化,不僅是一項重大的天文學課題,對社會生活、國家安全也具有重要意義。

明安圖觀測基地內,科研人員在觀測室內工作。(取自新華網)
明安圖觀測基地內,科研人員在觀測室內工作。(取自新華網)

建新設備加強研究力度

2013年以來,草原「天眼」已進行了一系列太陽射電觀測,提升了大陸對空間天氣的研究和預報能力。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運行的觀測太陽和空間天氣研究監測網路,加強從源頭上監測太陽活動的能力,並在一些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儘管草原「天眼」已經較為先進,但科研人員並未就此滿足,他們不斷超越自我的腳步從未停止。目前,明安圖觀測基地正在建設一系列工程,讓觀測研究太陽爆發活動的「眼睛」更強大,為研究、預報太陽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譚寶林說,明安圖觀測基地計畫在未來幾年,新建明安圖米波-十米波射電日像儀、行星際閃爍望遠鏡和超寬頻太陽射電動態頻譜儀。其中,明安圖米波-十米波射電日像儀將填補國際上對太陽射電爆發及行星際激波,從低日冕向上傳播進入行星際空間這一過程的成像觀測空白。這些新設備工程已被列為大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初步預計2023年建成、2025年投入使用。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