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段長17公尺、重473噸的鋼桁梁精確固定到位,16.34公里長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25日上午合龍,意味著大陸建成了世界最長跨海公路鐵路兩用大橋。大橋將福州長樂與大陸第5大島平潭連接起來,也將規畫中的北京至台灣的高鐵修到了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距新竹只有68海里(125.9公里)。大橋預計明年正式通車,將大大縮短福州至平潭的時空距離,屆時福州將與平潭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和經濟圈。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起於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大小練島水道、北東口水道,在蘇澳鎮上平潭島。全橋長16.34公里。
地處世界3大風暴海域
大橋所在的平潭海峽是與百慕達、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暴海域之一,氣候環境複雜,全年6級以上大風天逾300天,曾被稱為「建橋禁區」。橋址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水下有10餘處古沉船遺址,是海況惡劣的明證。是世界上第一次在複雜風浪湧環境下建設的海峽大橋。
大橋總工程師王東輝說,大橋建成後會安裝3.5公尺高的風屏障,保證車輛在10級大風中安全通行。大橋上層為6車道時速100公里高速公路,下層為時速200公里高鐵,是88公里長的福(州)平(潭)鐵路「咽喉」。
王東輝介紹說,大橋建設進場以來,從2013年到2019年的每年颱風有6到7次。工程體量特別大,用鋼總量創紀錄的85萬噸。
工程師們研發了新型液壓鑽機,創紀錄地將直徑4.9公尺的橋梁鑽孔樁打入堅硬如鐵的岩石海床。橋梁沿線布置數十台風速儀、波浪儀、海流計,可以精確預測5天內的風、浪、流狀況。
王東輝說,他們在幾百公里外的工廠生產預製鋼桁梁,然後海運至橋址,用大型吊車把它們一一組裝起來。承擔施工任務的中鐵大橋局專門研發了「大橋海鷗號」吊車,其起重力達3600噸,相當於2400輛轎車的重量。
施工平台 抵禦波浪力
中鐵大橋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自明說,在海床上深水裸岩區域,為搭建海上施工平台,採用了管樁平台技術,像搭建海上石油平台一樣,有效抵禦了波浪力的影響,也克服了地質的難題。
先前在6月5日,大橋元洪航道橋主橋合龍,這是世界最大跨度跨海峽公鐵兩用斜張橋,全橋長1188公尺,其中主跨達532公尺,為世界同類橋梁之最。
為解決施工難點,元洪航道橋在建設過程中首次運用多項工藝技術:首次採用鋼桁梁全工廠化整體節段全焊製造技術、首次採用兩節間整體大節段對稱懸臂架設施工工藝、首次採用鋼桁梁整節段全斷面合龍技術,均為大陸首創,對於同類型橋梁建造技術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