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旺報-綜合報導

2020-07-24・旺報-綜合報導
陸開放機遇 台商放眼海南粵港澳

海南免稅新風口 大灣區聚焦高端服務業

大陸近期為提振經濟主打內需市場,另一強調開放外資機遇,從近期金融市場多元開放,到大陸商務部強調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機遇與台商共享,面對近期新政策機會,專家認為,海南此次自貿港契機有其優勢,可搭配適合海南當地產業的台商契機,例如觀光業者或希望搭著離島免稅新制而成為一個新風口。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徐曉婷則建議「兩頭在外」的加工型企業、利用海南島原產地的生產企業、欲享有15%企所稅率的企業,以及資金在大陸且預計對外投資的企業,這4種企業可持續海南自貿港方案的後續動態。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機遇。圖為珠海一科技公司。(新華社資料照片)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機遇。圖為珠海一科技公司。(新華社資料照片)

台商宜抱團合作

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部分,擔任台商張老師、華信統領企管公司總經理袁明仁指出,在大灣區市場的發展上,比較適合台商朝向中高端服務業方向走,但關鍵是如今市場上要單打獨鬥比較難,認為台商更需要朝報團合作的路線去走。
大陸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日前在「台資企業拓內銷」線上推薦對接活動表示,大陸內需市場將為台資企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空間,近期政策也支持台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
袁明仁觀察粵港澳大灣區一帶的發展機遇,有關於大數據、5G物聯網、金融租賃等類別的產業方向,除了是台商比較有興趣,同時也是台商的強項。
他指出,台商現在要走高端服務業,又或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大數據中心等,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塊市場是可以的,特別是這邊的人才素質與周邊服務、鄰近市場等較有優勢,包含像是珠海、東莞、佛山等地。
此外,在資深台商觀察看來,大陸官方積極主打幾個重大的城市經濟帶發展當中,粵港澳大灣區算是既成型又走得比較前面的,尤其粵港澳三地,本身就具備相當深厚基礎的經濟優勢區域,只要把區域政策如市場跨區統一等做好,台商也都積極期待後續的商機潛力,特別是原本就在廣東沿海一帶耕耘多年的台商,或可成為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大推力。
但該資深台商也說,不可諱言的大灣區發展仍有些風險與負面疑慮存在,除了各地區之間法規與跨市場的制度的整合速度要加快,否則「看的到吃不到」外,另一關鍵則在於香港因為港區國安法上路之後,除了本身香港反彈動盪之外,另一不確定性在於美國的動向,這也讓最近不少台商密切關注,不僅是當地商機,甚至是資金的運作配置等。

▲海南生態軟件園區,工作人員在辦理業務。(新華社資料照片)
▲海南生態軟件園區,工作人員在辦理業務。(新華社資料照片)

搶占內需 難度仍高

另外在海南島的自貿港更是近期熱議要點,甚至海南台協會長長謝文盛稍早也說,優惠稅率等措施對台商有相當大誘因,也引起台商關注要到海南考察。
對這部分,袁明仁認為有一定機會,但要看產業而定以及海南在政策執行與發展能否落實。他說海南的產業著重農業旅遊與觀光,台商要去思考怎麼配合當地的產業特性,如優勢觀光或國際免稅品產業等。
此外,除了大陸官方喊話與台商一起發展外,搶占內銷內需也是另一主軸,近期大陸官方政策紛紛祭出。但袁明仁對此則提醒台商難度仍高。
袁明仁指出,從2008年大陸台商要建立外銷轉內需的平台至今仍舊難以成功,分析除台商不適應內銷的商業模式,在取貨付款等資金鏈調配也不習慣外,包含產品重新設計、通路重新打通、原料成本競爭力等門檻也高,至今台商還是不得其門而入。
進一步看到大陸原本期待疫情降溫後的報復性消費潮沒有想像中的大,他表示很多台商觀光工廠還是沒有人流,做內需服務或手搖飲料則依靠外賣平台,加上製造業台商以外銷為主,如今不光是訂單流失或暫停,更要警惕的是歐美服裝品牌客戶的倒閉潮,過去可能合作20、30年的客戶直接沒了,台商要有心理準備重新洗牌。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