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旺報-綜合報導

2020-11-25・旺報-綜合報導
港頒施政報告 擴中港股互聯互通

滬深港通擴大範圍 生技、第二上市股入列

港府25日將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會展示特首林鄭月娥月初上京與六個部委開會後成果。港媒披露,北京支持的一項惠港金融措施是擴大「互聯互通」。實施6年的滬深港通機制將擴大範圍,大陸投資者南下資金,將可買賣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及第二上市股份,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屆時「北水」也可投資阿里巴巴、京東等重磅科技股。

《星島日報》報導,林鄭獲中央支持的金融措施會擴大「互聯互通」涵蓋範圍,包括生物科技股、第二上市股份,同時亦有措施融入大灣區發展,提供金融便利、融通效率。對此,港交所昨稱不評論市場猜測。

北水淨流入近2兆港幣

2014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創下中港兩地證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先河,並在2016年擴展至深圳,成為滬深港通機制。滬、深南下的資金對港股市場舉足輕重,據港交所早前統計,過去6年「北水」在港的總成交額多達16兆7千億(港元,下同),累計淨流入達1兆6200億元。
一般來說,港股如被納入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或屬於「A+H」兩地上市股份,均可以加入滬港通。而深港通方面則包括上述滬港通股份,另加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不過,並非所有相關指數成分股都會自動取得「北水」入場資格。就以小米(1810)為例,在2018年上市後,迅速加入相關指數,但卻遭滬、深交易所排除,無法納入滬深港通的投資範圍,當時令市場大感意外。
至於在港第二上市股份以及未有收入的生技股,一直都有呼聲希望一併加入滬深港通機制。將於下月底離任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也說,港交所未來有三件重要事情需處理,其一便是爭取滬深港通擴大投資範圍,把第二上市股份及生物科技股納入。

▲南下資金將可買賣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 (中新社資料照片)
▲南下資金將可買賣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
(中新社資料照片)

生技股吸理想投資機會

證券界人士指出,中資來港第二上市是大勢所趨,不少都是質素優良的科技股,容許大陸投資者透過互聯互通機制參與買賣實屬好事。無收入的生技股雖然風險較高,但屬於高成長行業,亦可為大陸投資者帶來理想的投資機會。
對於相關股票是否因「北水」南下而乘機炒高,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如果估值已經很昂貴,「北水」未必會即時買入,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項利多因素。

金融沙皇:港若無大陸 沒東西吃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指出,美國對華政策已從互惠合作模式,變成要制衡中國,「無論誰入主,都會繼續!」至於已成中美角力戰場的香港,若向大陸靠攏,會被質疑「內地化」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任志剛強調大陸與外地間的資金融通,就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目標。「你沒有內地的話,說得俗點,沒東西吃!」
有「金融沙皇」之稱的任志剛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大陸目前面對大變局,牽涉單邊、保護主義抬頭,美國找一些理由制衡大陸,也在香港找些理由。美國若將金融「武器化」,例如落實資金管控,禁止某些國家使用美元,影響美元國際地位,可能觸發第三次金融危機。
他指出,美國目前為全球最大負債國,國際投資盤淨額是負13兆美元,而大陸則是美國最大債權國(按:2020年8月,大陸及香港合共持有逾1.31兆美元美國國債),一個全球最大的負債國去制裁全球最大債權國,不許美國人去投資數十間大陸公司,形同是資本管制。
對於近年興起香港金融靠攏大陸、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之說,任志剛強調,金融即資金融通,是投資者及集資者的結合,國內的投資者若想「走出去」與外面的集資者會合,便會經過香港,反之國內的集資者若來港集資,外面的資金亦來港投資,如此香港的功能便可彰顯。
任志剛又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資金融通活動,「一定有一隻腳,不論是投資者也好,集資者也好,屬於內地」,香港的角色就是做大陸與外地之間的資金融通,亦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目標,香港能有此功能,「是我們的榮耀」,坊間認為金融內地化不利香港屬錯誤想法。

▲香港交易廣場。 (中新社資料照片)
▲香港交易廣場。
(中新社資料照片)

(記者/林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