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5日參加全國人大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在疫情防控方面強調「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部分外媒解讀,中國當前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似有可能調整放鬆。但3日全國政協及4日全國人大的新聞發布會上,兩名發言人被問及中國實施「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時,均大力肯定此做法符合中國國情。對於此前有專家提出「2021年冬天是最後一個與新冠伴隨的寒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認為,此定論為時尚早。
人大政協均支持動態清零
據《人民日報》報導,習近平5日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舉措,完善常態化防控和突發疫情應急處置機制,突出口岸地區疫情防控的重點,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有外媒指出,從習的措詞來看,大陸當前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似乎出現鬆動跡象。事實上,3日的全國政協記者會和4日的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分別有美國彭博社、日本經濟新聞提問「動態清零」影響中外交流、對全球供應鏈早成負面效應。但政協發言人郭衛民強調,疫情防控成果證明,中國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人大發言人張業遂表示,「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實際情況,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
大陸專家籲全國14+7隔離
不過,歐州國家如丹麥、瑞典等近期已放寬甚至解除出入境防疫限制。中國何時開放國門?《人民日報》報導,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建議,應優化隔離時間,全國統一執行「14+7」政策,不能層層加碼。
大陸的入境集中隔離,不同省分有不同作法。張伯禮表示,大量人員需要隔離對社會的正常運作和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負擔,大部分在14天內,若增加隔離時間,成本效益比並不高。
由於Omicron變異毒株的傳播力增強,但致病力減弱,國際上有公衛專家樂觀認為,「2021年冬天是最後一個與新冠伴隨的寒冬」。但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仍持謹慎觀點,指出真實數據並無顯示Omicron減弱到比流感還低,「我覺得病毒本身它在適應人類,它也在變化。我個人認為,現在還沒有到預測它今年冬天以後,這個病毒到人類社會可以接受的這一步了」。
大陸國家衛健委6日通報,5日新增確診病例329例。其中本土病例175例,山東88例最多,均在青島市,吉林25例居次,廣東20例排第三,河北14例排第四。其餘省市都是個位數,包括:內蒙古9例、廣西5例、江蘇4例、雲南4例、浙江2例、陝西2例、山西1例、河南1例。
(旺報/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