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十三五」政策推動全民運動,帶旺體育消費市場,產業總值突破2兆元人民幣,影響所及,更多消費者願意花錢買票看體育類電影。以往大陸自製片缺乏體育相關題材,但2017年印度片《摔跤吧,爸爸》成為票房黑馬、前網球選手李娜與導演陳可辛合作電影《李娜傳》,「體育+」電影已成為影視產業新藍海。
這波新興風潮,在5月大陸影視圈已開始擴散。以四川綿陽安州區迎新鄉小學足球隊為原型,以「5·12」汶川地震為背景的電影《破門》,5月11日上映。
拿過18座冠軍獎杯的前大陸桌球女王鄧亞萍,也首次進軍影視圈,日前宣布與愛奇藝合作網劇《我的朋友叫冠軍Ping Pang Love》,故事改編自她的真實人生,由著名導演韓三平擔任監製,劇組邀請她擔任總策畫,為該劇的專業性「掛保證」。
陸國手紛出鏡 演自己
業者表示,大陸市場上以專業運動為主題的電影,不論大陸自製片或好萊塢電影,票房都不怎麼理想,但2017年印度片《摔跤吧,爸爸》意外拿下12.95億元人民幣票房後,讓電影人看到「體育+」類型片的潛在商機。
目前已有多部「體育+」電影籌拍中,陳可辛就有2部片《李娜傳》與《中國女排》。前者改編自亞洲首個拿到網球單打大滿貫冠軍的退役選手李娜的自傳,後者描述大陸體壇新一代女排崛起的故事,曾參加里約奧運的大陸女排國手們,均表示願意入鏡,扮演自己。
傳記電影《我是馬布里》則是記錄美國球星馬布里如何在美國NBA崛起,其後轉戰大陸CBA,最後決定落腳、定居在上海的故事。
專業動作拍攝具挑戰
這些以大陸體壇風雲人物為主題的電影,逐漸形成「體育+」電影類型,也代表大陸影人正努力填補體育題材電影的空白。業者表示,這類電影拍攝難度大、周期長、危險係數高、對演員要求極高;目前兩岸只有最能吃苦的彭于晏擁有最多作品,《翻滾吧,阿信》、《破風》和《激戰》堪稱經典,彭于晏每拍一部片,至少都要花半年以上的時間受訓,前後學會了體操、自行車與巴西柔術、綜合格鬥、泰拳、鎖技等運動項目,每次拍片都是一次挑戰,且傷痕累累,例如《破風》是彭于晏出道以來,受傷最多的一部作品,不僅手、腳長水泡、破皮,還因為不時摔車,手肘、肩、背、腳都有多處擦傷。
體育電影對專業性要求也非常高,不僅是體育本身的專業動作,對拍攝的技術及設備的要求等,遠高於拍攝一般的電影,雖然業者看好這類電影的商機,但仍需克服拍攝難度。
(旺報/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