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司法及安全五部門21日發布懲治台獨22條意見,宣布時間點經過精算,顧及了兩岸交流氛圍,名為懲治實為嚇阻,政治宣傳大於法律效力,同日一系列的「組合拳」,同時還警告美國;賴政府則保持克制,避免升高對抗層級。
一、時間點精算過。印發懲治台獨22條意見(下稱《意見》)的通知,早在5月26日就發出,可視為520後中共對台軍演的接續反制,但直到6月21日才對外公布,關鍵就在於6月中舉行的海峽論壇,大陸必然顧及此文件若公開,將影響台灣民眾赴陸意願,故先按下不表,待海峽論壇後再推出。
二、政治宣傳大於法律效力。懲獨意見並非全國人大常委會新通過的法律,而是執法的參考,更像是把既有法規中涉及分裂國家的條文,做個彙整和補充解釋,譬如「情節惡劣可判死刑」等刑責陳述,其實全是引述大陸《刑法》國安章節第102條到113條,並非新內容,但多年來幾乎無人因此入罪。此次透過多部門大陣仗開記者會,政治宣傳意義大於法律效力。
三、留有台階,嚇阻重於懲治。《意見》把各種犯罪認定和刑期洋洋灑灑介紹完後,在第15條留有但書,稱若「主動放棄台獨分裂立場,不再實施台獨分裂活動,並採取措施減輕消除危害」,可以撤銷案件、不起訴。也就是只要「痛改前非」,基本上可以「一筆勾銷」,這也方是此《意見》的初衷,更希望用重典來防範嚇阻台獨。
四、同時劍指美台。發布《意見》的同一天,大陸外交部和商務部也有動作,堪稱「組合拳」。陸商務部宣布對原產於美台韓的進口苯乙烯,繼續徵收反傾銷稅;陸外交部宣布,對參與美國對台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體和高層人員,實施制裁。
五、藍營也沒空間。《意見》第2條提到,「通過推動台灣加入僅限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或者對外官方往來」,圖謀在國際社會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的,也被視為分裂國家罪。但即便國民黨執政,也會努力拓展中華民國外交空間,若按此內容,藍營外交官員也可能入罪。綠網民時常嘲諷「你終究是要辱華的」,若按此《意見》,恐變成「你終究是要台獨的」,更與所謂「兩岸心靈契合」背道而馳。
六、陸官媒規格稍降,台保持克制。比較大陸官媒宣傳力道,五月下旬圍台軍演,《人民日報》連續兩天以四版全版報導,包括高規格的評論員文章,央視新聞聯播有連續三到四則高篇幅;此次懲獨意見,《人民日報》刊在六版左半版,央視新聞聯播僅一則,規格較軍演低;至於賴政府,僅由陸委會回應,措詞不算激烈,沒有上升到總統府層級,也沒有刻意讓外交部回應來刺激中共,保持了一定克制,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22日被問及此,仍喊話盼兩岸能堆疊善意。(旺報/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