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今年上半年,就發現20餘頭死亡的長江江豚,也讓大陸專家學者再度呼籲,早日將極度瀕危狀況並未獲得改善的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日前大陸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估算數據顯示,長江江豚數量約1012頭,農業農村部已報請國務院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加強保護的力度。
就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及長江珍稀物種拯救行動實施情況,大陸農業農村部日前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此次科學考察估算出,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幹流(主河道)有445頭,洞庭湖110頭、鄱陽湖457頭;其中幹流445頭較2012年下降10%,「兩湖」合計567頭,則略有增加。
上半年死了20餘頭
「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自去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實施,歷時52天,覆蓋範圍為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長江主河道及洞庭湖、鄱陽湖。2006年考察時估算長江幹流有1225頭,至2012年急劇下降為505頭,去年考察則又略降到445頭。顯示出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狀況並未改變,尤其是在長江主河道。
以位於鄱陽湖、長江交匯處的八里江為例,此處被稱為「江豚最後的棲息樂園」,公益組織江豚保護行動網路聯合發起人蔣憶憂心地指出,本月上旬,她雖曾在此拍到兩頭江豚,但在長江、鄱陽湖除航運及汙染外,經常可見漁民使用滾鉤、大型拉網,容易對江豚造成誤傷;「採砂行為是屢禁不止,對江豚棲息環境破壞很大。」
于康震也強調,人類活動的干擾,如水域汙染、工程建設、航運發展、過度捕撈及非法採砂等,均直接或間接地傷及長江江豚,壓縮其棲息地的範圍與生態品質,導致種群分布嚴重碎片化、彼此間的互通交流也受干擾;最終導致長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僅今年上半年就發現20餘頭死亡的長江江豚。
啟動10年禁漁行動
針對各界籲請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表示,2014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保護與管理措施;目前農業農村部也已會同國家林草局,報請國務院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此外,為全面加強長江上游赤水河貴州段魚類資源的保護,去年起貴州省率先啟動10年禁漁的實際行動,並對赤水、習水、仁懷3縣市291戶擁有合法捕撈證的漁民實行轉產轉業,每戶平均補償約15萬元人民幣。貴州省漁業局局長劉有明指出,隨著眾漁民退捕上岸,赤水河貴州段每年減少約60噸的魚類捕撈量。
赤水河為長江上游唯一無築壩的一級支流,也是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160多種魚類穿梭其間,其中46種為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捕魚30年後、轉為金釵石斛種植戶的周文貴回憶,由20多年前平均一天捕到2、30斤野生魚,到後來每天只剩8、9斤,而且魚的個頭越來越小,當政府實行全面禁漁,「我舉雙手贊成」。
(旺報/賴廷恆)
俗稱「江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體長一般約1.2公尺,最長可達1.9公尺,貌似海豚,壽命約20年。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游下竄,主要分布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主河道為主。(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