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貓熊保護研究中心7月29日宣布,16歲的貓熊「草草」自2016年開始野外引種計畫後,於今年7月25日在臥龍順利產下一對龍鳳胎。這是大陸開始貓熊野外引種計畫以來,首次產出雙胞胎。
據新華社報導,草草是保護研究中心2002年從野外救助的母貓熊,迄今順利圈養了16年,過去牠還曾生產5胎,生出7隻貓熊,其中包括兩對雙胞胎。
兩隻幼仔產後穩定
保護研究中心臥龍核桃坪基地負責人吳代福表示,草草於7月25日上午出現頻繁走動等生產前的躁動行為,於同日13時35分順利產下一雄一雌的幼仔,2隻幼仔的產後情況穩定。
經中心初步評估,哥哥重達215克,由草草親自哺育;妹妹重85克,被送往臥龍神樹坪基地,由貓熊專家進行人工撫養。報導指出,這是大陸自2017年進行貓熊野外引種並成功產子之後,首次生出雙胞胎,為該計畫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草草因為有多次野外訓練的經驗,因此被選為野外引種的首例,去年3月23日曾與一隻來自邛崍山系臥龍──草坡種群的野生雄貓熊完成交配,同年7月31日順利產下全球首隻的野外引種貓熊寶寶;時隔一年,日前在臥龍「五一棚」區域引種後,25日順利產下龍鳳胎。
人工復育注入新活力
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表示,野外引種計畫自2016年實施以來,連續兩年取得指標性的成果,證明這項大膽的計畫確實可行,為圈養貓熊族群的多樣性「開出一扇大門」,也為人工復育族群注入新的活力。
保護研究中心為增加圈養貓熊遺傳的多樣性,維持群基因的活力,於2016年正式啟動野外引種研究工作。所謂的野外引種計畫,就是將發情期的母貓熊放入半野外的環境中,與野生貓熊進行交配,以繁殖出更具遺傳多樣性的下一代。
「野外引種試驗是一個新突破。」保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張志忠表示,貓熊復育工作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圈養貓熊回歸大自然,參與野外族群的繁衍。
張志忠指出,野外引種不僅實現圈養族群和野生族群的血緣交換,還將促進野生族群復育與貓熊國家公園建設,進而推動大陸全國貓熊保護工作發展。
(旺報/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