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旺報-專題報導

2018-03-30・旺報-專題報導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亞洲視野吸睛

呈現亞洲地區獨有歷史素材與主題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近年已讓西方世界看到亞洲藝術的潛力。(Aat Basel提供)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以朱為白作品重探台灣現代藝術,圖為其作品《藍與白(二)》。(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左起)、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文化局局長鍾永豐、北美館館長林平宣告北美館將進行擴建。(北美館提供)

第六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過去5年已穩步成為國際關注的藝術博覽會,今年共計有來自32個國家、248個藝廊參與,陣容創新高之外,也顯示出西方社會對亞洲藝術市場的關注,而博覽會中「亞洲視野」展區更呈現亞洲地區獨有的歷史素材與主題,29日起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新增了28間首次參展的畫廊,其中有14間來自亞洲,包括來自上海的膠囊上海、東畫廊、沒頂畫廊;德黑蘭的Dastan’s Basement、首爾的Galley Baton、新德里的Galley Espace等,台灣的參展畫廊則包括耿畫廊、誠品畫廊、尊彩藝術中心、Chi-Wen Gallery、就在藝術空間、索卡藝術中心等,其中亞洲藝術中心首次參展,在「亞洲視野」展區呈現的是冷戰時期台灣現代藝術先鋒代表朱為白及馮鐘睿的作品。

東方精神的追尋與表達

亞洲藝術中心指出,朱為白原是軍人,加入東方畫會後受到李仲生的啟發,加上他家三代都是裁縫,回溯到媒材和色彩的質地,擅長利用刀剪線縫營造空間感,對於「東方精神」的追尋與表達是他視為最重要的創作動機,由他超過一甲子的創作歷程,可以察覺他在面對西方新潮衝擊所引發的自覺;五月畫會的馮鍾睿,早期以水墨融合書法,90年代後創新地以顏料畫在塑膠片上,再將圖案拓印到紙或畫布,實驗顏料拓印的結果,而後又嘗試以拼貼手法勾勒抽象山水景象。

愈加關注亞洲藝術市場

「亞洲視野」展區,另有世界畫廊展出台灣藝術家吳季璁的裝置藝術,Bank呈現大陸藝術家徐冰的《碎玉集》,由文化大革命到隨後的改革期間創作的由珍木雕組成;Gow Langsford Gallery則呈現紐西蘭藝術家Colin McCahon戰後作品精選,探索本土毛利人與紐西蘭白人移民之間的政治問題;Sakshi Gallery 則展現印度藝術家Vivek Vilasini創作的《City-Fifthinvestigation》,探討當前世代造成的氣候變化及污染問題;Ziberman Galley則呈獻巴基斯坦藝術家AishaKhalid伊斯蘭風格的幾何圖案,並探究巴基斯坦的性別與家庭議題。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大量的亞洲視野,使得西方世界也愈來愈熟悉而關注亞洲藝術及市場,如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全球總監Marc Spiegler表示「這個展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優秀畫廊湧入,尤其是西方世界,這反映了他們看到的潛力。」

(旺報/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