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09・旺報-綜合報導
《總論篇》清真認證百家爭鳴 中東欲建立認證新秩序

中東地區清真產品內需市場龐大,近年包括阿聯國在內等海灣國家積極力推自家認證制度,企圖發展全球性清真認證機制,建立清真認證新秩序。中東地區為伊斯蘭教發源地,該區有超過九成的穆斯林人口,即使多數為較溫和的遜尼派,對於戒律的遵守卻仍較其他地區更為嚴格。

中東地區過去並不強調清真認證,也見不太到產品包裝上印著清真標示,但這並不代表中東地區的穆斯林對清真一事不重視。相反的,清真產品受到高度重視,並與該區的進口規範與程序有著高度連結:往年在商品進口時,中東各國就會先對成分進行澈底的檢查;以飲料為例,酒精殘留超過0.03%即無條件退運。因此,當地消費者相信產品在進國門前,國家已替他們做好把關,對「市場上流通之產品,只要不在非穆斯林區內販售,皆為清真」此一概念深信不疑。

阿聯國訂新法 推行自家清真認證制度

近年海灣國家亦想藉由清真認證,來爭奪穆斯林世界的話語權。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例,該國於2014年制定新法,明定自2017年7月以後,除了舊制所規定的肉品外,加工食品、美妝品與個人清潔用品等,皆須受到清真認證規範。換句話說,在2017年7月前,僅有國外生產的肉類製品,需要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下簡稱阿聯國)在海外的相互認證機構,先對其進行清真認證,才可進入國內;而其他非酒精相關製品的商品,則是透過進口報關文件證明產品清真性,再由海關檢驗,即可進入市場。

然而,在新法令生效後,上述品類產品皆必須由阿聯國在海外的相互認證機構,對其進行清真認證,才可在進口時宣稱符合規範,並貼上阿聯國標準計量局(ESMA)的清真認證標章,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則會在販售時與一般商品隔離開來。

阿聯國的清真認證看似只是程序上的調整,但事實上,阿聯國的ESMA在認證上標榜「符合科學化精神的驗證過程」,因此即使目擊檢查無異,仍會採樣送實驗室,讓數據說話。此外,ESMA認證系統十分重視第一線作業人員的訓練,以確保個人的責任範圍內所生產產品符合清真規範,減少生產時發生的汙染。除開始推行自家清真認證制度外,阿聯國以杜拜為首,在2013年發起國際清真認證論壇(IHAF),號召海灣六國及歐、美、紐、澳等九個認證機構,企圖發展全球性的清真認證機制,建立清真認證的新秩序。

中東地區內需市場大 食品多仰賴進口

中東地區除國內穆斯林內需市場龐大,依照伊斯蘭教不可節育之宗教規範,為穆斯林族群持續增長因素之一。海灣國家人口結構以壯年型為主,平均落在28至30歲,男性較女性族群比例高;而穆斯林族群人口結構則呈現成長型,年輕族群眾多以及國際賽事與展覽活動崛起興盛等,成為推廣、銷售和生產清真產品及其他服務樞紐的成功要素。

其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的六個國家,因為是國際石油重要產區之一,經濟實力始終穩定且富裕,加以該地區因氣候與地理限制,食品仰賴進口,預計於2020年GCC六國食品進口總值將達到530億美元,成為各國食品之重要出口市場。

由於阿拉伯部落民族性,家庭成員數多且喜好豐盛排場,無論是在家吃飯或是外食,總是擺滿了整桌的菜,周末賣場裡也擠滿當地人家庭推著擺滿食物與日用品的購物車,足見其強盛購買力。而阿拉伯國家傳統的飲食習慣為飯、麵包等主食搭配肉類,最常見的菜色為Machboos,以香料、葡萄乾調味過後的飯上放雞、羊、炸物等,所以可以以米飯、麵粉、雞肉類銷售量視為食品與市場成長之指標。

除了主食類外,中東特色甜點與巧克力零嘴也是銷售主力,尤其在重要節慶,例如齋戒月(Ramadan)、開齋節(Eid al-Fitr)時,阿拉伯人便會以甜點庫納法(Kunafa)或是卡塔伊夫(Katayef)作為一日齋戒後的自我犒賞。這兩款甜點為中東在此期間最具代表性的商品,Kunafa以小麥、糖製成,內餡可為奶油、起司、堅果、葡萄乾等製成;而Katayef以煎餅填入奶油、堅果、果乾等,搭配糖漿或蜂蜜食用,除了甜點店銷售量激增外,也連帶提升各項原料的銷售量。

杜拜為中東食品市場之重要門戶及轉運站,全國消費食品80%仰賴進口,進口至杜拜之食品62%再出口至周邊國家,如伊朗、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包括海灣六國、鄰近中東諸國與非洲等國,可見其樞紐地位之重要性。杜拜旅遊業發達,高級旅館、餐廳進口食品口味多元且需求甚大,尤以果汁與冷凍食品比重為其大宗。此外,杜拜於2013年獲得2020年世博會主辦權,預計屆時將帶來至少10億美元的投資商機及超過2,500萬的參觀人潮。

作者:樓子瑭 |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517期

更多區域商情請至《經貿透視》官網:https://www.tradema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