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龐大照護商機,亮麗且多元。而透過智慧科技的發展,引進創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及各項資源的發展策略,加速跨業與跨境整合,建構更完整的長照產業鏈。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60歲以上人口於2017年達9.62億,占比13%,預估到2050年將激增至21億。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去(2018)年3月,臺灣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高齡社會」;預計未來十年老化速度將更快,估計於2026年成為老年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的衝擊力道已大到無法坐視的地步,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因應對策,而其所帶來的龐大商機,尤其是長期照顧領域,更受各方看好。
台灣銀髮產業協會(下稱銀髮產協)理事長李宗勇表示,光從臺灣與全球人口趨勢就可看到未來五到十年的長照需求規模。他引用WHO的資料指出,2025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估計將近七億,將衍生新臺幣1,122兆元的商機。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張慈映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早於1970年就已進入高齡社會,現在每四人就有一位老人,老化程度超過25%。其他超過10%或20%的國家,也是所在多有。她直陳:「從相對值的角度分析,高齡化程度已經夠驚人了;若從絕對值的角度看,高齡人口規模之大,更令人咋舌,無論是對經濟或社會,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人口高齡化 長照2.0上路
為建立優質、平價、可近的長照服務體系、確保高齡者生活品質、促進在地安老、提供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長照已列為臺灣的策略發展重點。「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下稱「長照2.0」)乃於2016年9月29日正式獲行政院通過,並於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
為展現推動長照的決心,臺灣於去年9月正式成立長照司,新版「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也隨即於同年12月正式上路。該基準擴大了服務對象,除了失能老人外,也增納了衰弱老人與失智者;同時擴增了服務項目,將長照需求分為八個等級,所需服務內容分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與「喘息服務」等四大類,四大類之下則列出了無微不至的服務細項。(詳情請至衛服部網址https://www.mohw.gov.tw查詢。)從琳瑯滿目的服務細項,可見長照產業涉及的深度與廣度。「長照2.0」的涵蓋範圍遠遠廣於「長照1.0」,其所關聯的產業也隨之更加多元而紛雜。相對應於各行各業的商機,只能以「任君想像」形容。一個以長照為核心、周邊各行各業協作支援的產業生態系,於焉應運而生。
商機多元 整合資源擴市場
臺灣第一個以促進長期照護專發展為宗旨的民間組織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自1993年成立迄今,一路見證臺灣的人口結構變遷與長照發展的軌跡。該會理事長王祖琪回憶這26年來的黃金過程表示,協會設立之初,臺灣高齡人口才7%,會員只有少數幾位有志居家護理服務發展的護理人員,之後臺灣長照發展從居家到機構,從機構到社區,從「長照1.0」再到「長照2.0」,會員越來越多,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廣,目前累計近萬名各類專業人員與近千家長照機構。該協會的不斷成長茁壯,可說是臺灣長照多元化蓬勃發展的最佳寫照。
身為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李宗勇,也從銀髮產協近兩年來的快速擴增說明長照產業的亮麗行情。他表示,中化銀髮成立於14年前,便是看到長照需求成長趨勢的緣故。但中化銀髮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路線,捨棄多數NPO(非營利單位)跟著社會福利政策亦步亦趨的作風,自我定位在自費居家服務領域,因此比較貼近市場,較能體會市場需求,想法可以比較活潑,做法可以比較開放。
長久的扎根後,近幾年開始開花結果,打開了知名度,加上高齡化、少子化成為熱門議題,越來越多人開始將長照當作一個產業來耕耘,主動與中化銀髮洽談合作的企業因而越來越多。為發揮整合效益,形成一條龍團隊,中化銀髮於2016年聯合必翔實業、新光保全、南開科大、紫金堂、悠然山莊等來自輔具供應、智能科技、人才培育、餐飲營養與養護機構等其他與長照密切相關領域業者組成台灣銀髮產業聯盟。2017年5月,再將鬆散的聯盟組織升格為嚴謹的銀髮產協,並正式向政府登記立案。
現在的銀髮產協,會員的產業結構更多元,功能更齊全,實力更堅強,涵蓋了物聯網、資通訊、衛浴、生技醫療、老人住宅、展覽暨活動設計、財稅法律、日間照顧、接送交通等各式各樣的行業。長照市場之眾所矚目,不言可喻。
然而根據李宗勇的看法,從產業思維的角度看,臺灣長照市場規模目前仍僅處於蓄勢待發的萌芽階段而已,市場需求的確很多,只可惜受限於供給能量不足,發展潛力無法充分發揮。「這個市場很弔詭:每個人都看到機會,可是到了真正投入的階段,公司規模越大,反而越保守。大企業不願貿然深入,通常只願意投入一點點資源牛刀小試;資源較少的業者反而熱情十足,全力以赴。」
勞力短缺 供給能量不足
供給能量不足的癥結來自許多方面,包括法規限制、市場規範、財政預算與勞力供應等。諸多供給能量的問題中,尤以人才短缺最顯急迫。王祖琪坦言,新版《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所列的每一個服務項目,都是商機滾滾的「藍海市場」。她說:「長照光靠政府補助是不夠的。不少長照需求者,除了接受政府補助外,還得自費向民營企業另外購買服務。慘的是,想購買,還買不到呢!問題就出在人力不夠啊!」
此同時,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勞力輸出,也因當地發展製造業而出現變數。張慈映分析,東南亞國家經濟開始起飛,工業區的發展與投資優惠措施紛紛出爐,中國大陸外商迫於勞力成本上揚與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風險,開始將生產基地移至東南亞,造就了東南亞本土製造業的欣欣向榮,當地就業機會大增,連帶降低了勞力輸出能量,導致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開始修改勞力輸出政策。包括臺灣、日本等極度倚賴外籍勞力的國家,自然首當其衝。李宗勇更直言無諱:「臺灣現在用那麼多外勞,一旦外勞輸出國不再提供人力,到時候真的會哀鴻遍野!」
人口高齡化與長照人力短缺的雙面夾擊,雖是無可規避的挑戰,但挑戰與商機其實是一體兩面;挑戰在哪裡,市場需求就在哪裡。結果究竟是挑戰還是商機,端視應對的心態與落實的措施而定。舉例而言,提高照顧人員的專業形象與待遇,提供一套具願景的職涯規劃,以吸引年輕人加入長照行列,便是面對人才短缺的正面選擇。
樹立專業 引進新興科技
王祖琪認為,被定型為低階勞力的刻板印象,是長照人力供給不彰的主因之一。她呼籲社會各界正視長照產業的發展潛能:「除了換尿布、盥洗、移位外,長照還包括溝通協調、心理諮詢、環境整理、活動設計等,其實是十八般武藝皆須具備的一門專業,若再與餐飲、輔具租售、交通接送、教育訓練等異業結合,就形成一個長照新藍海,發展空間非常廣。這門行業一旦受到應有的尊重,年輕人看到了它的未來,自然願意加入,人力吃緊的問題也才有望解決。」
張慈映建議借鏡日本的經驗:「過去日本對外勞的要求非常高,限制了外勞的供給能量;眼見人力越來越吃緊,已開始考慮慢慢開放。近來,日本積極到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召募、培訓護士、護理師,尋找潛在的職訓單位合作,並提供相關證照與赴日居留、就業,便是因應人力吃緊的積極作為,值得臺灣參考。」
針對銀髮產業的人才發展,李宗勇表示,「長照需求產業化,可以帶動服務專業化,提供照顧服務專業、多元且自在的養老選擇;銀髮服務的真正需求與專業能夠建立,年輕人才有投入的願景與動力;良好的就業市場發展,自然能為經濟帶來成長。」至於將長照發展為值得投資、具經濟規模的產業之具體做法,他建議以更開放的心態進行法令的鬆綁,開闢財源要發揮創意,加強非NPO領域的發展,並積極引進保險業資金,以活絡整個市場。
引進新科技,結合醫材暨醫護產業與資通訊,再搭配方興未艾的智慧醫療、智慧照顧等創新商業模式,也是紓緩人才短缺壓力、促進長照產業化、專業化的另一正面選擇。根據前年資誠全球(PwC Global)發表的醫療照顧產業領袖調查報告,高達86%的CEO認為,科技將在未來五年重塑醫療照顧產業,跨業與跨境整合將加速建構更完整的長照系統。
智慧醫護 跨業跨境整合
全球化腳步不斷加快,透過跨業與跨境整合以引進創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及各項資源的發展策略(以臺灣為例,可將具國際優勢的ICT產業與養生保健服務、醫療院所、生技醫藥、醫療器材、保險機構及數位科技平臺等醫療服務結合)已成大勢所趨,諸如機器人、感測器與遠距照護等有助耆老行動與安全的新型居家環境設計、產品與服務相繼問市。舉例而言,臺灣福樂多引進日本I&C公司的全齡機器人居家設備及服務;銀髮產協於去年與日本Hitachi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富欣實業開發智慧生活圈物聯網與AI人工智慧的「醫養結合 」,整合居家養老和醫療的資源,達到「移動監護,智慧隨行」;宏碁積極學習日本的長照與居家療養經驗,開發智雲健康管理平臺與智雲健康站等平臺與系統。
此外,精聯電子近年致力醫院內行動護理,以及醫院外之遠距健康照護。為提升銀髮族及慢性病患安養及照護品質,該公司推出了智慧醫療平臺。這個平臺賴以運作的LIGCare智慧健康照護主機HG700,更榮獲台灣精品獎肯定,並且成功輸出海外,獲得日本溫柔之手長照集團採用。
仁寶是跨足長照的另一科技大廠,該公司結合擴增實境(AR)等體感技術的健康環運動套組,透過線上線下「福樂多銀髮生活館」,應用在日照中心與居家,以趣味競技遊戲吸引長者使用,讓原本單調的復健過程變得活潑有趣。2018年推出「愛糖寶–慢性病及糖尿病遠距照護系統」,搶進遠距照護生態鏈。還協助日照、居服機構進行個案管理、收費管理、訊息管理、膳食管理、裝置管理、智慧派遣、居服App等服務;結合室內物聯網技術讓機構智能化,以降低長輩發生意外的風險;相關管理及設備數據資料可即時回傳至雲平臺,俾進行分析及後續追蹤。
新興觀念 牽動產業變革
一個觀念或政策的改變,往往拉扯整個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醫養結合、在宅養老、預防醫療、共享概念與循環經濟,便是近年來甚囂塵上的長照觀念。首先是醫療及長照整合照護,李宗勇指出,整合照護是勢在必行的全球趨勢,二者整合後,可減少分別接受醫療及生活照顧的重複性資源浪費,並加速病人恢復獨立自主。
以日本為例,由於健保與介護保險未能整合而產生虧損,因此喊出「2025願景」,計畫發展全人醫療及社會照護整合系統。因龐大的銀髮市場誘因,機構私營化的趨勢與政府的保險方案也帶給下游龐大商機。中國大陸方面,則有階段性實行醫養結合政策,擴大試點範圍,以加速發展養老產業的推進。
張慈映分析,無論東西方,在宅養老都是現今的長照主流:在宅養老本就是臺灣、日本與中國大陸等東方社會的傳統;至於一向以機構式養老為重的德國、瑞典、挪威等西方社會,在長照需求劇增、人力供給趨緩的雙面進逼下,也開始朝在宅養老傾斜。去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針對世界各國高齡化做了掃描後發現,高齡獨居與高齡就業是最引人注意的兩大領域。「全球高齡人口中,失能比例只有10%至15%,健康老人其實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增加年長者的健康壽命、延緩失能、減少臥病時間,比事後的長照更為重要,這正是近年來預防醫療蔚為風潮的重要原因。對於失能者的照顧服務項目,世界各國大同小異;然而,加入預防醫療概念後,長照產業開始變得多采多姿,可以揮灑的空間真的非常廣。」
共享概念在長照產業的應用比比皆是。以居家清潔、修繕與陪伴為例,就有家必潔、特力屋、中化銀髮與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等企業與組織以共享概念提供相關服務。
輔具租賃服務是「長照2.0」的一大特色,除了具備共享經濟的元素外,同時結合了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日本在這方面已行之有年,在回收輔具的維修、清潔、消毒、包裝等技術方面累積了豐富經驗。張慈映舉例說明:以前的床鋪講究堅固耐用,但不適合回收;自從日本於十多年前提倡租賃制度後,轉為注重輕便、易拆卸、易重組的分片式結構,經過重新清潔、消毒、包裝的妙手回新後,簡直跟全新沒兩樣,完全看不出是回收。此次「長照2.0」見賢思齊,將輔具租賃服務納入給付範圍,已吸引不少眼明手快的業者搶進,並與日本廠商進行跨業與跨境合作。宏陽健康與FB、中化銀髮與高城株式會社合作,便是兩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臺日互補 共創雙贏
以上所述種種創新案例,幾乎都涉及跨業與跨境合作,足見跨業與跨境合作是產業創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開發新商業模式事半功倍的捷徑。李宗勇直言,長照周邊產業需要醫養結合、產學合作、社福與企業協作等之配套及相關整合創新服務,才有望發展成為可觀的產業規模。環顧世界各國,無論是地緣關係或社會人文,日本與臺灣均相當接近,短期內是臺灣可資借鏡的合作對象,這是近來臺灣長照業者集中赴日取經的根本原因。銀髮產協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也已多次合作,組成參訪團前進日本觀摩,並促成多項臺日合作案例。
反觀日本,則對臺灣在物聯網方面的整合與應用表示高度興趣。李宗勇建議日本將臺灣作為研發與培訓中心,在臺灣建立一套成功模式後,再一起進軍中國大陸等市場,成功的機會比較大。張慈映也認為,日本的長照服務的確非常精緻,已有一套SOP,對細節很「頂真」;資通訊科技則是臺灣的強項,現階段臺灣欠缺的是舉世知名的品牌,若能與日本發揮互補效果,累積成功案例與實力,再拓銷歐美先進市場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方文章 |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516期
更多區域商情請至《經貿透視》官網:https://www.tradema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