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鼓勵學術發展及獎勵產學實務研發合作,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促進大學發展特色並鍊結產業,特設置國家講座、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第22屆國家講座、第1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暨第62屆學術獎頒獎典禮於今(9)日舉行,共頒獎給國家講座主持人4名、國家產學大師獎得獎人3名及學術獎得獎人12名。
頒獎典禮由陳建仁副總統及教育部姚立德代理部長擔任頒獎人。陳副總統在致詞時除肯定得獎人外,並表達政府對學術研究、技職教育及高教人才培育的重視。面對全球人才競爭趨勢,為培育優質創新人才,教育部從107年起啟動為期5年的「高教深耕計畫」,以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盼藉此引導大學發展特色及多元能量,期成就每位學生成為具備實作力、創新力及就業力之專業人才,創造高等教育價值。另為鍊結研究成果與產學合作,除了台灣高等教育長期以來著重的學術研究外,教育部近年來推動強化技職教育政策,重視產學實務研究成果與產業相結合,且投入教學設備與建置實習場域,並與產業共構實務導向課程及資源共享機制。
台灣將持續以大學優勢領域為發展主軸,深入東南亞等國家,提供產業南向布局優質人才,加強人才培育與產業鏈結、設立區域文化經貿及產學資源中心等措施,帶領大學校院開拓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實質教育交流,深化雙方互動及聯盟關係,達成創造互利共贏的人才培育合作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願景。另持續推動與產業密切合作,符應社會經濟推動政策。
教育部表示,過去透過「國家講座」及「學術獎」的設置,樹立學術研究典範,107年更首度設置「國家產學大師獎」獎勵長期致力實務應用研發之典範。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分置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等5類科。國家講座設置期限為3年,除由學校配合提供該講座主持人所需之資源外,教育部每年獎助每位主持人新台幣100萬元(包括講座主持人個人獎金及教學研究經費各50萬元),3年合計新台幣300萬元;國家產學大師獎分「工程」、「電資」、「人文、設計、藝術、商管及民生」及「農業科學、生技及護理」等4領域,得獎人為終身榮譽並獲頒獎座新台幣90萬元;學術獎領域與國家講座相同,得獎人獲頒獎金新台幣60萬元。
第22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計4名,社會科學類科:國立台灣大學劉錦添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台灣大學沈川洲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立台灣大學田蕙芬教授;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台灣大學陳銘憲教授。
第1屆國家產學大師獎得獎人共計3名,工程領域: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栢村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黃榮芳教授;農業科學、生技及護理領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謝寶全教授。
第62屆學術獎得獎人共計12名,人文及藝術類科:中央研究院李有成研究員及顏娟英研究員;社會科學類科:中央研究院邱訪義研究員及國立政治大學陳聖賢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台灣大學林麗瓊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程毅豪研究員及國立清華大學廖文峯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中央研究院邱子珍研究員及國立台灣大學楊志新教授;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中央大學王文俊教授、國立交通大學黃金維教授及國立台灣大學蔡克銓教授。
頒獎典禮中除播放短片介紹得獎人重要學術研究內涵及個人簡介外,並由國家講座主持人陳銘憲教授、國家產學大師獎獲獎人謝寶全教授及學術獎得獎人顏娟英研究員分別代表得獎人致詞。國家講座主持人陳銘憲教授是國內資料探勘及數據科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及開拓者,不但發表諸多領域內的重要文獻,受到全球學術界頻繁地引用,在資料探勘領域開創出諸多前瞻性重大影響的觀念及技術,並獲得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也是電腦學會會士等相關殊榮,今年第二次榮獲國家講座主持人,晉身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
國家產學大師獎得獎人謝寶全教授以「健康」為食品科學研究的主軸,是台灣微生物發酵研究先驅,催生無數兼顧健康之產品,近來關注農業產銷失衡情況,積極投入洋蔥、水果等產品實務研發,堪稱國人食用健康守護者。以「眼觀四面八方,吃遍東西南北」作為人才培育座右銘,除不斷創新食品研發,並重視學生食品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與競爭力。
而學術獎得主顏娟英研究員是學界少見同時耕耘台灣美術史和中國中古時期考古美術史領域,均獲得傑出成果的學者。藉由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完成《台灣近代美術史大事年表1895-1945》。在中國中古時期考古美術史領域,整理了大量碑拓,與團隊復原許多重要的碑文,也曾對唐代銅鏡的風格進行梳理,她期許能將繼續開發新題目,啟發更多年輕人,讓學術代代累積,為台灣建立更穩固的文化基礎。
此外,今年度得獎人中,程毅豪研究員在生物醫學統計、遺傳統計等統計理論與研究方法、楊志新教授專注於肺癌藥物治療之臨床試驗及藥物抗藥性之轉譯研究,田蕙芬教授制定國際血液惡性病的各類分子診斷依據,均對國內外醫學有重大影響;李有成研究員以推動學術與創作文學之淑世功能為使命,讓文學的光照進社會,發人省思;林栢村教授專精於沖壓模具相關技術,重視產業鍊結與技職人才培育,積極培育模具領域之莘莘學子;邱子珍研究員橫跨農業生態議題,是全球第一個發現植物磷酸鹽的攝取是經由微型RNA (microRNA)的調控者,解決全世界磷肥短缺,植物無法適當生長問題。
黃金維教授是台灣測地學國際性代表人物,其研究成果亦廣為應用於減災、全球環境等跨領域。教育部說明,本次頒獎典禮以「引領」為主軸,期藉由獲獎人對學術與實務研發的堅持與熱情,得以支撐台灣揚升於國際舞台,並進而引領全世界的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讓台灣引領世界的學研發展,並帶動產業創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