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中時-綜合報導

2020-06-22・中時-綜合報導
太熱!6月熱傷害送醫人數達385人

日環食登場21人熱到送醫

衛福部今天公布最新監測數字顯示,進入6月以來,全台因熱傷害送醫已高達385人次;醫師提醒,利用環境溫度和相對溼度來計算出實際感受體感溫度的「熱指數」,已經飆升至42度,落入「危險」區間,長時間暴露會熱中暑。

近日連日高溫,加上昨天適逢日環食登場,不少人頂著大太陽長時間待難戶外,根據衛福部統計,6月20日就有33人次因熱傷害送醫,6月21日一天也有21人次。

衛福部統計的熱傷害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中熱衰竭以及過熱等,今年進入6月以來,截至6月21日止,全台熱傷害送醫人次已達385人次。不過和去年同期467人次相比並沒有增加。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造成熱傷害有外在以及內在兩大因素,外在包括溫度、溼度以及太陽等,而外在因素近來以「熱指數」的飆升最為明顯,已經落入橙色的「危險」範圍,而熱指數偏高,民眾一定要注意,最好喊停戶外運動,且不要等到感覺口渴才補充水分,一般狀況下應每半小時到一小時補水一次;若運動或戶外工作,則每15分鐘到20分鐘補水一次。

朱柏齡說,內在因素則包括疾病、身體以及藥物的影響,包括慢性病人、年紀大的、急性疾病者,皆是高危險群,而如果有睡眠不佳、體力差、肥胖等問題也容易發生熱傷害。要特別提醒的是,部分藥物可能抑制排汗或利尿,也會增加熱天裡熱傷害的機率,尤其要特別注意。

國健署提醒,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都是熱傷害的身體徵兆,務必要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可透過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來降低溫度,或是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中國時報/鄭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