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騷客偏好各地名酒、美玉,可沒想到這類「名貴特產」如今也成為當代大陸官場貪墨手法的奇觀。不少不肖業者投其官員所好,不只利用名貴特產攀關係,甚至不惜放長線釣大魚套牢官員,形成難以切割的貪腐鏈;更有貪官食髓知味甚至做起「生意經」,轉手倒賣受賄的名酒,間接海撈一筆,真印證大陸官場那句順口溜,「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發文,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5620起。其中,違規收送名貴特產和禮品禮金問題,位列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總數首位。
名貴特產種類繁多,也成了滿足不同喜好官員的行賄工具。《中國新聞周刊》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說法稱,名貴特產只是一種媒介,對行賄者而言,這是一種「情感賄賂」,是一種長線投資,相比金錢等,受賄者不會過於警覺。
從不少貪腐案例中可見,很多官員對「茅台酒」情有獨鍾。比如武威市委前書記火榮貴最愛50ml裝的「小茅台」;有次地方官員設宴,餐桌佳餚滿席卻獨漏小茅台,火榮貴當場勃然大怒,嚇得官員只得緊急從蘭州調貨。至於敦煌市委前書記詹順舟,則是「嗜玉如命」。
詹順舟事後坦言,一開始並無愛好的,都是行賄的業者培養起來的,一開始人家給你送點小東西,玩著玩著就上癮了,最後愈套愈深,就像「溫水煮青蛙」。事實上,為針對性地行賄,官員個人喜好會成為一些下屬和業者關心的話題,幾乎成為大陸官場公開的祕密;而不像金錢、首飾行賄相對明顯,名貴特產的行賄手法有一定隱蔽性,也導致這類腐敗現象愈演愈烈。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些特別有生意頭腦的貪官拿到名貴特產後,竟做起「無本生意」,選擇將收受的名酒、美玉甚至茶葉轉手倒賣,企圖從中再賺一筆。一位知情者透露,曾經就有官員收到行賄的茶葉後,竟將部分茶葉直接回賣給店家;某個程度上來說,而這類回收高檔禮品的商家,其實也是貪腐鏈中的一環。
湖南省廉政智庫首席專家王明高提醒,名貴特產的腐敗問題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公務消費的報銷上存在漏洞;二則是,這些名貴特產隨著時間往往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因此這類物品的折價也出現難度,直接影響這類官員的量刑依據。(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中國時報/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