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債券市場主要存管機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CCDC)8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境外機構在該公司的債券託管面額為3兆666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月底減少670億元,為3年多來首度減持。有分析認為,這很可能是俄羅斯實體拋售中國債券變現其資產以履行其他支付義務所造成。
據統計,境外機構2月減持大陸國債354億元、減持政策性金融債285億元。截至2月底,境外機構持有大陸國債、政金債、地方債、商業銀行債券、企業債、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規模分別是2兆4834億元、1兆450億元、113億元、525億元、83億元、375億元。
實際上,在俄烏緊張局勢之下,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美債與人民幣債券的避險屬性更加突出。此外,大陸強大的疫情控制能力,使得經濟預期穩定發展,避險能力較強;大陸債市今年表現也優於全球其他債券市場;2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下2018年5月以來新高,同時兌其他境外貨幣也攀升至6年半的高點;人民幣債券殖利率仍然相對較高。
路透援引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駐香港經濟學家吳卓殷分析稱,鑑於人民幣的穩定性和中國作為烏克蘭危機中庇護所的地位上升,境外持有中國國債量的下跌「相當令人驚訝」。他認為,無法出售俄羅斯資產的基金可能會讓投資者轉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新興市場的資產作為流動性來源。
澳新銀行分析稱,與全球大部分金融體系隔絕的俄羅斯實體有可能嘗試變現其資產以履行其他支付義務。澳新銀行估計,俄羅斯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可能持有價值140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占境外機構持有量近四分之一。
(旺報/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