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到台北,距離約812公里,這是一段不近也不遠的路途。對移民者而言,移居台灣同樣是一段又近又遠的路,沒有捷徑、路途忐忑,但途中如果有人伸出手扶一把,可能會讓路走得不那麼顛簸…。
從反送中運動、《香港國安法》實施,到習近平七一訪港講話宣告的「二次回歸」,蔡政府多次表態「撐香港」,讓港人帶著信心赴台。陸委會說,已建置「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執行「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希望輔導港人在台就學及就業、提供生活安置及照顧等協助。但這些「撐香港」措施真的夠力嗎?
移居台灣20年的香港學者蘇偉業,談到台灣援港政策時滔滔不絕。他直指,政府港人移民政策的最大問題,是遊戲規則既不清楚也不透明。聯審會關起門來,一切過程都是自由心證,不需要詳細交代批准或否決的理由,港人只能知道並接受結果,更沒有申訴的管道。
蘇偉業說,不知道相關衡量標準,加上政府裁量權太大,對港人形成很高的不確定性與風險。許多投資移民耗費資金後仍遭拒絕,付出的成本有如石沉大海。
陸委會多次強調對港人移民進行國安審查的重要性。蘇偉業直言,許多港人的國語不標準、更不會講台語,甚至連台灣的東南西北都搞不清。在台灣幾乎沒人際網絡的港人,「大陸會找他們去滲透嗎?」他希望國安官員花點時間、耐心去查,絕對都能追蹤,但別以國安理由增加港人移居難度。
蘇偉業也呼籲,台灣應有積極、整體的移民政策,且對於港人不應抱持安置、給予「恩惠」的態度。台灣在發展上應增加人口多元性,吸引香港人是一個捷徑,可以為台灣帶來新的想法與刺激,而投資移民更是互惠的。
在台港人Jenny則認為,「移民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港人不能抱持天真的態度而來。但她坦言,政府設立的移民條件也有不合理之處,例如港澳人士申請在台居留時,應尋找台灣公民擔任保證人。她的朋友曾卡在這關,四處拜託他人協助。
同樣移居台灣的余浩瞬也認同保證人制度對港人形成很大困難。他說,一般台灣人大多不願意當保證人,尋找保證人需很深的信任基礎,也有人情難度。很難想像,他第一個工作居留的保證人是大學健保室的護士阿姨。
港人離鄉背井本已不易,若台灣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更多寬容與換位思考,也能成為那雙讓港人握緊的手。
(旺報/陳冠宇/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