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旺報精選2023-03-27・Array 2023-03-27・Array 社評/兩岸和平發展新典範 2023-03-27 ・ Array 旺報社評 蔡英文總統、馬英九前總統分赴美國與大陸,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代表台灣對國家地位與前途的兩種想象與兩股力量,正是兩岸分治70多年來起承轉合的歸納。至於「雙英行」成效如何,台灣人民自有公評,也是檢驗台灣民主是否成熟的關鍵時刻。 蔡過境美國 陸輕鬆化解 經歷去年的動蕩緊張,外界一度悲觀的認為,兩岸關係走進戰爭的死胡同,和平危在旦夕。誰又能料到「春暖」來得如此之快,花雖仍未盛開,但令人心存希望,北京對台政策的調整、民進黨政府的務實應對,為兩岸關係和緩創造了機會。 以邀訪馬前總統登陸為例,原以為北京會複製去年裴洛西來台後的軍事手段,對蔡總統過境美國、會晤麥卡錫展開新一輪施壓,沒想到出現如此「軟的一手」。可以傳遞一個訊號:有人愈希望兩岸緊張,兩岸就愈有動力透過和平交流化解緊張。 蔡政府對馬前總統登陸予以尊重,和過去一個多月來,持續檢討、鬆綁兩岸民間交流限制的做法,秉持了一致的精神。新年至今,面對大陸新對台班子頻頻出招,蔡政府也務實回應包括恢復兩岸貿易、客運直航和小三通復常等多項訴求,的確是順應民意之舉。 「雙英行」能否為兩岸關係的動態平衡與和平發展建立典範?雙方在尊重兩岸現狀、不觸及彼此紅線的情況下(即大陸不武統、台灣不法理獨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以和平、惠民的方式,各自爭取民眾的認同(比賽愛台灣),不以突發事件或既有政治分歧而中斷、倒退,再透過一段時間的穩定交流融合,讓兩岸民眾自己做出決定。 事實證明,過去兩年內,兩岸一方喊話「不排除武力解決」、另一方動員「全民備戰」,確實讓兩岸關係墜入惡性循環,更鼓勵了美國等國際因素介入。如果以「雙英行」作為轉捩點,將兩岸關係拉到上文所述的新典範之中,或許能開創兩岸持久和平、相向而行的新篇。 新典範是否已出現?如果從近期國台辦、陸委會就「統一後」話題的言語過招來看,似有跡可循。宋濤與昆山台商座談,與會者無所禁忌提問,宋濤也竭盡坦誠回答,談及統一後有什麼好處時,宋濤說「一中原則下都可以商量」,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很快回應,現在就享受的權益和待遇,為何要等到統一後你再給我?不如務實來商量兩岸要如何和睦相處。 宋濤談統一 可以有商量 詹志宏是深諳兩岸事務的老將,他未套用民進黨傳統政治人物的制式回應,上升到意識形態或民粹的對抗,而以平實的口吻、講道理的方法,反駁宋濤的言論,既讓台灣民眾有所思考,也不會引發北京的反感。同樣,宋濤談統一強調「可以有商有量」,與過去一段時間大陸強勢「逼統」的刻板印象大異其趣。 宋濤與詹志宏對「統一後」的言論過招,火藥味不濃,但背後的邏輯較量非常硬,這才是兩岸關係該有的面向,也是一次有意義的紅綠政治溝通。這次過招,反而能讓大陸更加深入思考所謂「和平統一」的內涵:既然大陸把和統視為最優先目標,把武統作為「不得已」的最後選項,就要耐心爭取台灣民眾認同。 習近平提出「兩岸融合」與「心靈契合」,為和平統一注入新內涵:「統」為表、「融」為裡,兩岸先融後統、融而漸統,將開闢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因此,讓台灣民眾認識到「統一後」的好處,首先要讓台灣民眾更加感受到現階段兩岸和平發展的好處,再透過深耕細作,令台灣民眾對兩岸融合心存嚮往,而主動參與兩岸融合進程。 統一需以融合為基礎,融合要有和平為保障。在這個高度實現「統一」,就不能仰仗簡單的協商、討價還價,而要雙方人民共同的實踐及信任的累積,逐漸摸索出來。兩岸曾多次距離戰爭僅一步之遙,最終總能力挽狂瀾回到正軌,靠的就是善意與務實。台灣對大陸「務實」,大陸對台灣「善意」,就能重回和平發展、融合漸統的軌道!(旺報/本報訊) 台灣民眾融合詹志宏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