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開始,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WMC)在西班牙巴賽隆納展開為期4天的年度盛事。這項一年一度的非蘋果陣營大會師,將為萬物聯網的新時代勾勒出什麼樣的行動願景,令人屏息以待。今年以「創造更好的未來」(Creating a Better Future)作為大會主題,預計吸引超過10萬的參展廠商與來賓,主辦單位設定了8個核心主題,包括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服務、網路(很乾脆,就是the Network,不過顧名難以思義)、數位消費者(Digital Consumer)、社會中的科技(Tech In Society)、內容與媒體、應用人工智慧(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與創新(蠻模糊的Innovation,應該就是歸在其他的那些無法歸類的展項)。
這八個核心主題涵蓋了所有的數位轉型,從製造加工或服務這類以產業所鋪陳的主軸,或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所高舉的「以人為本」:數位消費者與科技社會,都已將純粹的技術展示拉升到應用層次加以關照。而內容與媒體或應用人工智慧這兩個主軸,更令人期待在即將登場的5G時代,產業將如何進一步匯流?亦即當紅的AI新創達人吳恩達(Andrew Ng)口中的垂直領域應用,他特別對醫療、衛生和教育領域的嶄新發展感到興奮!除此以外,氣候變遷、能源、貧富差距等又大又難的問題,能否在這一波變動中找到更佳的解決方案,值得關注。這些數據驅動的解決方案,自然折射出財富創造與累積的典範轉移。在資訊革命與數位革命產生數據後,人工智慧革命產生價值的關鍵仍是數據與商模的有效匯流,Data Flow=Cash Flow將不只是一個概念。
人工智慧的發展近來頗有擺脫技術、進入真實需求的態勢,AI市場需求與產業發展可分兩個領域。第一類(Type I)係人工智慧技術與計算機、網絡、大數據等進行結合的技術相關,如人臉識別、圖像過濾、輿情分析、語音識別等,這與台灣產業政策提出的「AI產業化」扣合。其二(Type II)則是與各行各業(尤其是台灣具優勢的製造業、物流業、零售業)的融合,數位轉型帶來了龐大轉型升級的機遇,但也可能一舉淘汰無法轉型升級的廠商,這與台灣產業政策倡議的「產業AI化」扣合。急迫且重要的經營課題,在於後者的廣度遠遠超過前者的深度,但前者的進展卻遠遠超過後者,非前者陣營的廠商必須審慎樂觀地全力追趕。
今年WMC無論展示了多炫目的科技,都屬於Type I。Type II的行動方案落在了解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員工行為的轉變、整體社會對Type I發展的接納程度之上,這些另類的深度學習決定Type II的採用關鍵,也在下一循環影響Type I的科技投資與進展。最近科技採用的升溫趨勢在中國大陸勇於嘗試的帶動下,特別值得各行各業密切關注,並於適當的時機出手投資。台灣在產業外移的蓬勃發展嘉惠了中國大陸的起步,當互聯網與行動兩波產業井噴時期,台灣卻進入了本世紀以來的自滿階段,「升級轉型」多年來都淪為空中樓閣,以致多年來的薪資停滯,這個問題並非政府喊喊話就能有所改善。
互聯網發展了20多年,帶動了電子商務與行動商務兩波的全球產業革命,台灣雖然僅在硬體製造上享受了全球化的豐碩果實,卻在商品化週期(Commoditized Cycle)越來越短的趨勢下,以極薄的利潤率載浮載沉。值此物聯網時代伊始階段,廠商如何正確判讀數位轉型的改變訊號,將物聯網、AR、VR、機器視覺、機器語言、AI這些絢麗的科技與產品開發、製程精進、商模重構和策略進行整合,才不至於依循慣性地再次錯過全球浪潮,看著競爭者的尾燈與財富,徒呼負負!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孔祥重校長日前在一個論壇上說,新興領域需要有更多年輕人加入,政府於此亦大幅投入政策,但年輕人以新創之姿加入戰局,仍屬人工智慧Type I的創新。行動自如的數據傳輸加上數據驅動的智慧輔助決策,這不是工業革命,什麼才是工業革命?年輕族群旺盛的創意與新創加上各行各業在既有商業運營中的經驗,這不是升級轉型,什麼才是升級轉型?當廠商欠缺相關人才時,技術服務業者能貢獻與發揮的空間是遼闊的,對政府設置的財團法人而言,前述命題亦然屬實。這些週邊的互補性輔導機制對於中小企業的重要性更高,因為中小企業更欠缺前述的專業人才與能量。
展會一年年地舉辦,進步一年年地翻新,「創造更好的未來」是每個人心中的期許,回應WMC所揭示行動科技大未來的行動,有待公私協力(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積極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