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3・工商-專家觀點

2018-07-03・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平議網路銀行執照的保守政策

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在上周主持了首次純網銀申請設立公聽會,根據本報報導,有意申請設立純網銀的幾家公司,都只派出律師或是顧問出席,而且在金管會說明網銀設立標準之後,僅有零星的發問與申論,出現「公聽會變佈道會」的冷清現象。

完全沒有分行,可以在網路完成所有金融交易的純網路銀行,是近年人工智慧發展與區塊鏈技術突飛猛進後的新形態銀行,如果能妥善運用,對於金融體系的效率與成本,將會帶來革命性的提升,在不設置分行、節省鉅額房租與固定資產的前提下,如果能夠吸引到超過百萬用戶,純網銀的經營績效將能大幅超越傳統銀行,顯然將帶給傳統銀行極大的挑戰,也因此讓主管機關與傳統商業銀行採取極為保守的態度。

金管會對於網路銀行的設立,目前設定四大條件,都是極為保守、從傳統銀行角度出發的條件。四大條件包括:一是純網銀發起股東,現有金融業總持股必須超過50%;而且至少要有一家銀行或金控具控制性股權25%,有一定主導性;三是可設自動櫃員機,但不宜與實體分行、營業據所結合,儘可能線上完成所有業務;四是沒有保障名單,一切看大股東適格性及經營可行性。

在金管會設定的條件下,台灣未來的純網路銀行,幾乎就是傳統商業銀行轉投資的子公司,決策主管來自傳統商業銀行,具有傳統銀行的DNA與企業文化,樣貌也會與傳統商業銀行近似,好處當然是相較安全,不會給銀行局帶來麻煩,缺點也當然是缺乏創新精神,科技與先進的AI技術創新,不會在金管會核准的純網銀出現。

其實,兩張網路銀行的執照會對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威脅,金管會與業者的討論,聚焦在如何確保確認新開戶者的資料,特別是現今反洗錢的監管重要性超越一切,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最高規格,金管會要求網路銀行證明開戶程序萬無一失,否則不發執照。

但是,金管會如果真的有意鼓勵網路銀行設立,可以將開戶確實的責任交給網路銀行,網路銀行的業者自然會用最新的技術,確認新開戶(都是自然人)的確實身分。金管會只要給予嚴厲的查核,不論是採取抽驗或是全面查核,只要查到網路銀行開戶不實,立刻給予嚴厲懲處。金管會的擔憂完全可以用技術來解決。

顯然,在安全與創新的兩難之間,金管會依照慣性選擇了安全。這是不是台灣金融產業發展最佳的決策,當然見仁見智,不過,同樣的抉擇,在不遠之前的2018年上半年,才剛剛發生。

去年立法院會期的最後一天,朝野兩黨立法委員捐棄黨派成見,共同推動完成《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的立法,綜合英國、香港、新加坡、澳洲的機制,引進金融監理沙盒的機制,給予金融科技業者一年、必要時可以延長三年的創新窗口,排除既有法令的限制,展現立法院鼓勵金融創新的強烈企圖心。

然而,立法院的良法美意,到了保守的金管會之後,執行起來卻在層層保守的考量下,失去了金融創新的原意。許多致力於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創新的團隊,在與金管會官員接觸之後,發現進入金融監理沙盒,反而會對技術與商業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大多都寧願留在沙盒外面發展,甚至整個團隊轉移到國外。如果這個趨勢不變,最終《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要不是毫無成績,就是在主管機關的要求下,將傳統銀行原本在資訊處下發展的專案,送進監理沙盒作為業績,結果必然失去先進國家的沙盒機制鼓勵突破性科技創新的原意。

其實,金融科技創新絕非洪水猛獸,先進國家的相關政策擁抱創新,不會像台灣金管會那樣死守在傳統商業銀行的陣營。今年3月,G20工業國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共同擬定了虛擬貨幣的規範原則,核心目標是在「杜絕洗錢行為」、「引進金融創新」、以及「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前提下,鼓勵業者創新。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始祖,英國金融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不僅率先推出金融監理沙盒,在3月14日更發給美國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網站 Coinbase 營業執照,同意該網站在遵循英國的反洗錢法規、以及金融交易標準的前提下,成為合法的金融業者。FCA要求Coincase增加科技工程師、提升客戶服務機制、以及建立法令遵循部門,希望藉著Coinbase的Fintech創新帶給傳統銀行體系創新的力量。

歐洲議會經濟與金融委員會在6月26日,也發出報告認為虛擬貨幣與Fintech創新,「相對上安全、透明、而且高效率」對於傳統貨幣體系的衝擊有限,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理主流思想已經形成共識,對於金融科技創新,在「杜絕洗錢行為」、「引進金融創新」、以及「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前提下,鼓勵業者創新。台灣金管會的高層主管們,或許應該放下過度保守的疑慮,用國際金融監理的主流思考,來面對無可逃避的網路金融創新。

(工商時報/主筆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e報官網

延伸閱讀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