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日前表示,希望在1年內把1,000億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花完,消息一出立刻引來各方的批評,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這在實務上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其次是此言凸顯官員不負責任的輕率態度,最後以產創轉型基金目前已投資、理當成為樣版的如興與三顧來看,委實令人對產創轉型基金的選案能力與未來前景難以樂觀。這個已成立2年的國家級基金,最終會成為執政黨的政績、或是成為一場災難?各界都睜大眼睛在看。
國發基金是在105年7月匡列1,000億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以投資方式參與企業進行合併、收購、分割或其他有助於企業創新轉型投資所辦理之募資。不過,2年來產創轉型基金僅投資了3案,除前述的如興、三顧(前者投資14.88億、後者1億),還有太陽能電池廠新日光、昱晶、昇陽科的三合一案,將在完成合併後入資。也許因為執行績效不彰,國發會主委日前期許要在1年內花完1千億,但此言一出卻嚇壞不少人。
首先,要花完一千億,意味著未來一年必須湧進數百乃至上千件的中小企業申請案,然後國發基金的三十幾位承辦人員立馬以驚人效率審核通過其中值得投資的企業…,而所有人都知道,這種天方夜譚的情節在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可能發生。
其次,官員急著把錢花掉、宛如散財童子般的輕率態度令人捏把冷汗!國發會如果真的以此為政策目標去推動,肯定成為大災難與弊案的溫床。最後,產創轉型基金最難以令人信服的,是截至目前已投資的如興、三顧都是虧損且具爭議性標的,完全看不出國發基金的專業審查標準何在?更看不出政府在灑錢之後,有做到有效的監督管理。
立委黃國昌日前指控,國發基金挹注如興併購中國玖地公司內幕重重,他質疑「如興與玖地聯手詐騙台灣、錢進中國」。黃國昌表示,國發基金用納稅人的錢所做的第一個投資案如興,他透過各種管道得到資訊,發現這是個離譜案子,玖地在中國的財務、假帳問題嚴重,「結果是請來中國貪腐官二代來吸台灣的血」。
除了併購玖地引起高度質疑外,如興在2月宣布以5千萬美元入主中和羊毛也是疑雲重重,這個併購案讓中和股價一度飆漲至54.5元,但中和是一家僅剩羊毛產品貿易、一年營收只有2億多的虧損公司,如興卻以平均每股約30元價格併購。更令人費解的是,如興是透過取得2家海外控股公司、間接取得中和53.4%股權,這2家海外公司背後股東是誰?5千萬美元收購價如何計算?都讓外界如霧裡看花。
實際上,如興董事長陳仕修在入主如興之前,也曾介入上櫃軟體股飛雅科技,不過飛雅之後爆發財務危機,還牽扯出地下錢莊及黑道,最終飛雅在2009年6月黯然下市。
而更離譜的是,在併購中和後,如興隨即在3月宣布減資12.59%,直接打了產創轉型基金一個大耳光。減資後基金持有股票減至不到7萬張,對照近期約14.3元價位,帳面虧損高達4.88億元。這家連虧數年的紡織下游公司獲得國發會厚愛,獲選產創轉型基金的天字第一號投資案;但國發會如果要避免最終成為冤大頭,最好做好監督管理,而不是砸錢當個陽春董事就好。
再來看同樣營運績效不佳的三顧,只因為宣布引進日本CellSeed公司技術,要由代理銷售電子零件轉型布局再生醫學、目標5年內讓產品上市,就獲得產創轉型基金注資1億;接下來經營團隊所謂的轉型支票何時兌現,可以好好來觀察。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級投資管理顧問公司「台杉」的董事長吳榮義,正是三顧的獨立董事,理當負起為政府投資案把關的責任。
創投界人士分析,以常理推論,這2個案子都是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承辦人員只是負責完備後續的審查程序而已。他也開玩笑表示,如果加上新日光案,也許偏愛虧損企業正是產創轉型基金的選案標準。以此觀之,這個目標宏遠的基金,未來會不會衍生諸多弊端雖仍待觀察,但想要成為執政黨可以誇口的政績,機率恐怕微乎其微。
(工商時報/王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