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工商-專題報導

2018-10-22・工商-專題報導
知識分子危機中的責任

接續中國世界工廠 藉機加入亞洲一帶一路

中美大戰對抗過程中,轉單效應已出現,很多廠商將來都可能把台灣當避風港,作為生產基地避免美國關稅。從美要輸往中國的也可能把台灣當作備案,用台灣生產代替原來在美的生產,必須善用優勢條件,盡可能爭取中美兩方企業,把握台灣中繼站的優勢。同時,大量台商已準備回台投資,如果不是五缺問題阻攔,更多人會想回台灣。此刻台灣應該關切自己才是接手大陸世界工廠的最佳人選,一方面大部分台商出口都是跟世界工廠有關的中間產品,本身有非常好的條件接手;另一方面,大陸沿海地區的勞動成本已跟台灣慢慢接近。我們喊鮭魚返鄉多年未見成果,三十年來高喊改善投資環境,但投資環境更加惡劣,如此政府政策態度跟效能,讓企業回台,不論台灣基礎條件多優越都回不來。如讓台商回台,相信台灣經濟幾年內可振翅高飛。另,大陸世界工廠關閉,習近平走向一帶一路新戰略,對中國而言能做的只是硬體建設,如要讓當地經濟發展,台灣是這方面最具有經驗的國家,我們是這些落後的開發中鄰國最早領先者,如果台灣能藉機加入一帶一路,會為台灣帶來提升的機會。

老化問題在歐洲先進國家早已解決,可台灣一籌莫展。先進國家把出生幼兒當作公共財,由全體公民共同撫養,新生兒家庭甚至可得到誘因增加生養小孩的意願。一般人非常自私,不願為國家與自己未來付出代價,因缺乏中央力量主持公道,如採取正確方法剖折解決,少子化涵蓋極大商機,可帶動經濟成長。

再談自由貿易特區的設立-高雄

對岸不准台灣有出路,一方面圍困台灣,一方面打開單一出路—對台灣讓利,用陽光政策,亦稱口袋戰術。如果台灣唯一出路在中國大陸,沒多久就會熄光。中美貿易戰後,美國全力圍堵中國在科技的發展,中國可用力量便是從國外取才,台灣是理想對象。台灣會面對越來越強的挖角力量無法抵擋,防線一崩潰台灣就沒有力量跟大陸對抗。台灣需要有突破口、實驗區,在二○○八年便極力鼓吹在台設立自由貿易特區,這個特區以高雄為首選,並以新加坡為藍本。在有效管理下,其成就甚至可超越新加坡。特區另一優點是,當中國大陸全面圍堵台灣時,可提出開放窗口,容許特區間對接,這將使特區具吸引力,吸引台商回流、吸引外國人投資的重要基地。如果真正開始發展,幾乎不會花費公帑,可由民間自力完成,這有可能打破台灣困局,同時為台灣經濟成長做強大動力。如果能成功,連帶在台中港、台北港各設特區,帶來效益將無可限量。

借鏡德國高教模式 知識分子站起來

教育的部分建議引進德國或瑞士最高等技術學校教學方式,如果有一家能做到,困局就會打破。年初,我曾向蔡總統提出找民間企業合作促成計畫,當場回應政府願出錢全力支持,面對一群企業家跟學者專家作了承諾,可惜目前尚沒有一家成功。我們要考慮讓教育回到正軌,讓高中生覺得選擇台灣學校不會比大陸差,更要讓台灣人民對台灣價值產生非常鞏固堅強的信心。所有問題環節就是知識分子何時可以醒過來,什麼時候有勇氣公開對台灣社會大眾說:從今開始不諂媚任何政黨,不為自己利益、立場發言,心中所想、口中所言,都是全民利益。如有一群知識分子站出來如此宣示,相信真理公道才會慢慢會讓人民接受。面對這麼多危機,已經處於絕望困境的台灣如何走出去,這是我近幾年持續思考的問題。事在人為,端看做或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