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工商-專題報導

2018-10-22・工商-專題報導
國際新態勢 檢視投資布局

面對全球變局,亞洲已成資金聚集、發展快速地區,台灣如何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在科技產業基礎上切入未來轉型,又如何在變局中未雨綢繆,在兩岸、東南亞乃至全球分工佈局。題目大,範疇廣,意義深遠,對談將求教諸賢、提出高見。
總體經濟要好,科技要發達,台灣長期發展確切定位如此已久。高科技企業約佔資本市場比例四○%,出口約佔五○%左右。高科技企業在二○一七年僅負債占淨值比例六一%,比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大陸低很多,台灣資本環境基本上靠新創增加,在一九八五~一九九五年期間,台灣創投非常光鮮,主要是電子業發展迅速。台積電是兩種工廠,一是生產晶圓的代工,一是零件商或液晶片的設計,於全世界風起雲湧進入科技業。台灣能切入晶片市場源自一九八四年起,因工研院早期派人至美學習電子技術及國內企業界如施振榮等,這些人才回國在台創業。科技人才大量引進美國技術,以前僅靠日本技術。但美國在技術移轉與美元波動上一向都很關切;一九九○年代美國技術大幅進展,日本原在美半導體公司股權佔百分之六○,美方只占百分之四○,美國便緊張,要日本就金融部分進行調整。再於匯率波動中看,美國怕經常帳逆差太大,是基於美元緣故,二○一五、一六年時美國逆差太多,美元就不值錢,是故他們很關切。台幣現在差不多恢復到原來的標準,大概經常帳逆差佔GDP僅三%,這情況下是否美方還要求那麼嚴格,是一個課題。
有關國內投資;觀察香港、新加坡政府鼓勵投資單位,曾於引資時表示:只要到香港、新加坡,就幫你把房子找好,申請土地也盡量幫你找,這不是只引進,而是真正的行動,我們可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