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問題紛爭不斷,因此,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與中台灣不動產估價師公會日前於台中裕元花園酒店共同舉辦土地正義研討會,探討如何踐行「協議價購」程序,落實土地正義。
會議由台灣智庫城市與區域治理中心研究員蔡美華主持,吸引許多關心此議題的產官學界與民眾熱情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主辦單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蔡培慧表示,土地徵收條例自民國100年12月13日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至今,正逢滿十周年。當年政府修法最大的要旨在於「市價」徵收,以及強制徵收必須符合公益性、必要性及正當性三大要件。
這些變革都是她在NGO組織「台灣農村陣線」擔任秘書長兼發言人時的訴求與主張,過去她與許多被迫拆遷的農民一起走向街頭、守夜行動,目的就是希望台灣這片土地,能夠有著更多的關懷與正義,因為土地對很多人而言是情感,並非商品。
因此,蔡培慧強調需用土地人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取得人民的財產時,態度上是否能更為謙卑、更有同理心,尤其是否放下身段,盡其所能與土地所有權人,進行實質的協議價購,是她長期以來所追求的核心價值。
另一個主辦單位中台灣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黃昭閔也表示,土地徵收條例立法精神強調「徵收是最後、最不得已的手段」,極力鼓勵先行「協議價購」。但過去以來,政府所鼓勵的協議價購徒具形式,根本沒有進行所謂的實質「協商會議」, 雖從101年開始從公告現值改成「市價」徵收,但協議價購過程仍爭議不斷。
因此,黃昭閔提出了「雙方立場要對等」、「估價師角色要超然」、「協議價格要透明」、「徵收程序要正義」、「需用土地人身段要柔軟」等五大具體建議,希望能讓土地徵收制度更與時俱進。
另外,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主任辛年豐認為,現階段協議價購價格缺乏彈性,應該明確規範不動產估價師所估出的價格供參考,並授予行政機關對於價格有相當的裁量空間,並強化協議價格的救濟機制,精進協議價購各項機制。
台中市不動產仲介公會理事長吳本源也分享不動產交易過程中,不動產經紀人員如何協助買賣雙方,扮演價格媒合的關鍵角色。他建議需用土地人可以善用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在協議價購過程中協助價格磋商。
主持人蔡美華也強調,台中市近年許多公共工程道路開闢,看似在協議價購過程順利取得,但仍有許多問題令外界一頭霧水。包括大智路打通為何從林佳龍前市長時代三億多,到盧秀燕市長補償到七億多,至今市政府並未給予明確說明,導致近期的市政路打通工程地主,才會要求比照辦理。
蔡美華認為,協議價購過程如能公開透明,可以避免許多爭議,並節省社會資源無謂的浪費,市政府的立場也必須清楚,不應將負責強制徵收價格審議的地評會或預審小組委員,來決定協議的價格,這樣都是角色混淆,導果為因程序不正義的作法。她呼籲台中市政府應該要檢討這些違背土徵條例精神的作法,做到真正保障人民的財產權。
(中國時報/謝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