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中時Featured

2022-02-17・中時Featured
旅西藝術家胡文賢日前返抵國門

以「藝」與「慾」為此次的展出主題 驚豔中臺灣

柏拉圖認爲人生應以理性駕馭情感,才不至於做出越軌的行爲。但藝術的行爲正好相反,一個忠於創作的人,必須有一顆赤子之心,勇於坦誠内心的情感與慾望,將洋溢的情感變成一條滔滔不息的巨流。所以我以”藝與慾”作爲展覽的主題,這就是旅西畫家胡文賢創作的理念,油畫展作品都是真誠樸實的靈魂的宣泄,依照個人的自由意志,毫不保留的創作出來的,並永遠蹀躞於撲朔迷離的夢境。

人類之所以能從低級的動物,邁向高級的生物,是因為能將簡陋的「物慾」,升華成複雜的「人理」,憑藉這「藝術」的力量,克服了一切也超越了一切。我一直本著這「藝術家」的任務創作。「功利」與「裝飾」是創作的最大障礙,在畫室裡我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夢,從不考慮「世俗」的眼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成就永久的藝術。我喜歡多元性的創作,不受「主題」的限制,因為「美」存在於每個角落,只等著我們去發掘,藝術之美是出於人性的,藝術創作是表現人性的, 我們必須勇敢的面對現實,將生命中巍峨磅礴的青春活力,循天地間本然之理,將心靈拓展到超然脫俗的藝術領域。

胡文賢作品 生態組曲2020-116x89cm胡文賢。

胡文賢說:「我不怕孤獨,我總相信,孤獨的足跡將聚鋪成大路,必須苦嘗孤單的滋味經歷了人情的冷暖,透過畫筆進行自我療癒,有了感受而表現在作品中,我希望別人能分享我的感受,傳達自己的理念給觀眾。面對白色畫布是一種挑戰,繪畫不是單純的客觀視覺再現,而是要表現內心的感受、幻想、思想…,我不想受任何畫派、形式的拘束,以「解衣般礴」意識,自由創作,我認為每個人都應擁有自己的領域,自己的空間,如此才能得到心靈的滿足。」

畫家胡文賢。

留學西班牙的胡文賢又說謹慎的構圖很重要,打草稿,反復推敲,搜集資料,速寫、素描之後,才著手在畫布上,靜物、人體是我常採用的主題,畫面上的靜物,水果、蔬菜、物品的排列,通常都根據它的形狀、顏色在整張圖可能產生的效果而定,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象征意義,如疏果是滋養生命必需品,貝殼象征生命的結束,蛋象征生命的開始,油燈有哲學的意念…,肌膚光滑的人體是青春活力的象征,但每每因構圖及色調的不同有不一樣的詮釋,有尼采悲觀主義的悲愴及虛無感,有弗洛伊德的夢幻及性慾主義。從破舊廢墟裡尋找價值,從女性的身體表達愛慾、生死及下意識的衝動。舞台佈景般的僵冷透視法,漢漠無際或重重浪花。神話般的殉難情節,如孤塚般的悲劇情懷,或豆蔻少女在春氣怏然的田野炫耀生命喜悅的韻動。神秘的阿拉伯風情,希臘羅馬式的雄偉壯麗。斑剝的紅磚墻,舊木板,破損的門板。古老的雕刻,若隱若現的人體從這些腐朽無生命的物體中冒出,就像旱地冒芽或鳥禽破卵而出般的重現生命,每張圖都擷取了人生片刻,每一個片刻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利用寫實技法給予觀眾一種似幻似真的視覺感受。

繪畫本身是種語言,往往不是可以文字解釋的,觀賞者只要一切依循愉悅的節奏進行即可,無需汲汲營營要立即知道所有,感受畫家筆觸的強弱節怕,便能感受到那扣人心弦的細節,畢竟藝術是讓人喜歡去享用,而不是刻意造成心理的疲乏,負擔。

(中國時報/梁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