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Array

2024-09-28・Array
社論/不要在睡夢中走向戰爭

 自今年1月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兩岸關係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而兩岸關係愈壞,賴總統對大陸就愈強硬。過去10天,他藉著參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研討會」、「福摩薩學院方舟計畫民防訓練活動」及紐約非營利組織「Concordia年度峰會」現場或視訊演說的機會,釋出「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的騙局」、「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互不隸屬」、「發揮威懾力量,以備戰達到避戰」、「絕不簽署和平協議」等對抗中國大陸的訊號。

賴政治DNA 對抗求戰

 但同一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發表告別演說,對中國釋出「避免衝突」的訊號,強調「美方將持續尋求負責任的管理雙邊關係,避免競爭演變成衝突」。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對中發動貿易戰後,美中關係急遽惡化,2021年拜登政府繼任,首次在安克拉治舉行的高層對話仍火藥味十足,但4年後美中關係卻出現新局面:競爭的同時維持溝通與合作。拜登政府的轉變,代表美國政府無意與中國全面衝突。

 從冷戰時代開始,美國就是台灣安全的重要支柱。2022年後大陸軍機艦常態性進入台灣水域,驗證「圍島」的軍事能力,對此台灣束手無策,只能更加依賴美國。當前美國不希望與大陸全面對立情勢下,賴清德卻不斷對大陸發出對抗的訊號,無論就國家安全與他個人政治生命而言,都不是聰明的做法。

 賴清德選擇「對抗」,與他的性格及台南的獨派政治文化有關。他政治認知形成過程在台南,1996年以台獨制憲的主張競選國大,當選後旗幟鮮明主張台獨。2015年台南市長任內,曾長達230天拒絕進議會,不惜府會關係崩裂。擔任閣揆後曾務實修正台獨立場與說法,但無論如何,「台灣與中國大陸無關」是他的政治DNA。

 大陸對賴清德的政治DNA有清楚的認識,從競選開始就幾乎照三餐罵,美國一度十分擔心台海出大事,所幸習近平和拜登兩位領導人都有「求穩」的意願,逐步建立起溝通的管道。大陸顧慮2023年後美中之間好不容易建立的互動關係,同持秉持中共二十大確立的對台政策整體方針,對賴個人批評雖尖銳,對台整體行為仍節制。

 不過,這不代表大陸無所作為,7、8月間大陸軍機艦曾多次靠近台灣領空、領海,造成國軍極為沉重的壓力;在經貿關係上,三度收回對台讓利措施,ECFA名存實亡,對台灣傳統產業與農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在對美關係上,解放軍25日往太平洋方向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可以攜帶核子彈頭、射程涵蓋全美、能精準攻擊指定城市,其意圖非常清楚:展現戰略威懾能力、改變中美競爭規則。

為和平發聲 藍白有責

 中國核武庫規模遠小於美國和俄羅斯,但遠程超高音速飛彈發展快速,已對美國形成難以防禦的威脅,有「沖繩快遞」之稱的中程飛彈,足以威脅美軍琉球基地和航母編隊,大陸航母戰鬥群量與質的快速提升,美中軍事力量形成新的平衡關係,雙方的話語權與互動關係也將隨之改變。

 台灣不是世界的中心,只能在東亞地緣政治與美中大國關係之間創造最佳利益,民進黨放棄經營兩岸關係,一心依賴美國維持現狀,就只能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甚至淪為代理人戰爭的犧牲品。台灣有強大的經濟與科技實力,不需要也不應該讓自己成為東亞的烏克蘭。美中戰略平衡關係快速調整中,賴清德對大陸擺出強硬姿態,求戰不謀和,不但增加大陸對台敵意,也未必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賴清德就職演說承諾繼承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讓美國對台灣放心,暫免台海戰端,日籍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賴或許會重申「維持現狀」路線,以鞏固台灣與美日的合作關係。但這只是因應美中動態關係正確的開始,更重要是台灣社會如何發出聲音,讓國際社會與大陸了解,對抗與求戰並非台灣主流民意,和平與繁榮才是多數人心之所欲。這一方面,藍白兩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聲說出和平反戰,才能避免台灣在睡夢中走向戰爭。(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