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專注真好,只看一張就夠了!」蔣勳自言,年輕時在巴黎,巴不得在各大美術館、博物館裡從早看到晚,看遍各大名畫,覺得那是一種奢侈;然而如今的他,走進奧塞美術館,避開人群只看竇加一張小小的粉彩畫,便覺得好奢侈。「有時候,就想找回人身上這一點小小的奢侈:雲淡風輕。」蔣勳分享自己在雲門劇場展出的油畫《雲淡風輕》的心情註腳。
蔣勳表示,2014年在池上駐村時,每日晨起散步,在池上這樣位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的縱谷間,「清晨的日光像舞台上的投射燈照射著大山,像是有股神祕的力量,呼喚著我走進山裡尋找什麼。」
蔣勳舉出,塞尚花了20年的時間,天天背著畫架面對著聖維克多山;黃公望從82歲到86歲去世前,就只畫富春山水。
「一個人其實沒有能力把一生視覺上所有東西都記錄下來,最後就是專注。」他自問:「能否專心看一片風景20年?能否專心面對那座山或那條河,用20年時間留下我和它的對話關係?」而放下貪多的心,他認為《雲淡風輕》正是當時在日出日落、春生夏長之間,自己的內在自然共同呼吸的專注過程。
蔣勳也不諱言,追求快速的現代人,專注成為愈來愈難的課題,「但塞尚、黃公望就在那裡,或許人類文明裡的天長地久,就在那裡。」蔣勳有感,如今或許是人類面對孤獨、面對AI時代的關鍵時期,但他樂觀地相信正因為AI做不到「犯錯」,而人性卻是「了解會犯錯且可以在犯錯裡慢慢修正」而有了更好的可能性。
「在東海美術系17年沒有任何學生被記警告。」蔣勳回憶當年,自己的教學理念便是希望學生該犯的錯就在學生時期犯完吧!甚至一度有學生展現絹印技術好,偽造了校長的停車證,差點被送到警局。但蔣勳堅持「學生的錯要讓他慢慢在人生中糾正,才是教育」,他也堅信教育必須要有面對他人犯錯的耐性,一如每個人面對自己的犯錯或孤獨。
(中國時報/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