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中時-綜合報導

2018-10-15・中時-綜合報導
新聞透視》從關稅到WTO 美陸角力擴大

除了用關稅向北京施壓外,美國近期將重點放在國際經貿規範和雙邊貿易協定上。在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加入了毒丸條款,更在WTO發動了新一波針對北京的攻勢。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美國只偏重在政治、安全領域上打台灣牌,但最近的趨勢顯示,美國也日益傾向在經貿領域打台灣牌向北京施壓。

 中美近期在經貿領域的角力已經從貿易戰轉向多邊和第三邊的國際組織交鋒上。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鄧尼斯·謝伊(Dennis Shea)最近的發言透露了兩個訊息:1,大陸的經濟制度和世貿組織的「規範」並不相容。華盛頓希望聯合歐盟和日本持續向北京施壓。2,大陸應該以已開發國家經濟體的身分和標準和WTO其他會員協商,台灣正是北京的表率和模範。

 美國顯然無視國際貨幣組織對貿易戰將導致明年全球經濟成長衰退發出的警示,將貿易戰的領域從雙邊擴大到多邊。美方多名經貿官員近期都表示,「允許中國入世是一大錯誤」。美、歐、日三方已就大陸國有企業產業補貼,強制技術轉讓等「非市場經濟的政策」展開了討論,並將在下個月於巴黎就世貿組織改革、共同應對北京進行最終協商。

 大陸顯然也意識到了美國的意圖,大陸總理李克強此刻正在歐洲訪問,目的是加強和歐盟協調以保護經貿、投資和政治領域的多邊合作機制,「抵制保護主義在全球抬頭」。另外,北京也向東京展示了善意。日本首相安倍將在本月25號訪問北京,雙方將對重啟中日關係、加大經貿合作交流進行具體協商。

 華盛頓對「中國製造2025」一向十分在意,原因在於大陸在過去40年已經成功培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聯合國列出的所有工業門類,全世界只有大陸完全具備。這是大陸近14億人的龐大人口所決定的。但美國認為,在已經喪失了中下游產業鏈的情況下,中國製造2025為代表的產業政策直接衝擊到了美國居全球產業鏈最頂端的核心利益。因此唯有在多邊尤其是WTO上聯合其他盟友,要求北京擴大開放同時放棄「非市場經濟政策」。

 政府有信心以已開發經濟體的身分,開放市場競爭的舉措當然值得鼓勵,但也必須正視台灣高科技產業和大陸供應鏈緊密結合、大陸是我最大貿易夥伴的現實。如果一切都配合華盛頓,在開放農業冒著農民收入減低風險的同時,在經貿領域也自願變成華盛頓對抗北京的一張牌,是否得不償失?

(中國時報/孫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