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中時-綜合報導

2018-04-08・中時-綜合報導
蒜頭 洋蔥 紅蔥頭 價格慘跌

豐收歉收都賠 蒜農嘆艱苦

清明節前後是中南部蔥蒜採收期,雲林蒜農從3月中就愁眉不展,今年蒜頭價格大跌,許多契作盤商乾脆毀約不收購,就算收購,溼蒜收購價格甚至一度壓到只剩每台斤13元,台南鹽分地帶的紅蔥頭也面臨同樣困境,傳出每台斤收購價6元,南台灣恆春半島的洋蔥,大球價格比起去年更直接腰斬,農委會有關措施慢半拍,農民苦不堪言。

屏東縣長潘孟安(後左)北上行銷洋蔥,他強調「產品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屏東縣政府提供)

盤商毀約不收購

這種產銷失調戲碼幾乎年年上演,過去有九五機制可供緩衝,只要產地價跌到成本以下,政府便以成本的95%收購,減少農民損失,卻傳出農民因此有恃無恐搶種,產銷失衡情況更嚴重,只好取消。

九五機制雖然停止,但也逐漸養成農民登記種植習慣,否則遇天災便無法獲災損救助,今年整體產量並未大增,價格卻低迷,農民辛苦逾大半年,心血卻因價格崩盤而付諸流水,蒜頭產量占全台9成的雲林縣農民受害最重,只能靠政府緊急措施救濟。

屏東洋蔥的情況也類似,有26年種洋蔥經驗的張姓蔥農指出,今年是他遇過的第2個「慘季」,上次是在1990年代,當時每袋40元也沒人要買,好不容易撐過去,恆春洋蔥也打開知名度,今年又遇上中部洋蔥大產導致價格大跌,目前還有80歲蔥農四處找盤商收購,讓人很不忍心。

連日為雲林蒜農請命的立委張麗善痛批,政府未好好管制進口惹禍,近2、3年來每年進口數量都超過配額,尤其去年進口高達2萬8000公噸,造成蒜價慘跌,力主從開放進口所徵收的9億元關稅中,提撥3億元做保價收購,彌補蒜農損失,才符合公平正義。

雲林縣長李進勇也請中央審慎控制進口數量,並提出補助購買小型烘乾機3成費用、每公斤補助2元烘乾費用、收購加工、大力宣傳促銷等救蒜措施。

中央毫無警覺性

地方政府與民代卯力搶救蒜價,反觀農委會,毫無警覺性,就連啟動出口機制,也是在雲林縣府強烈建議下才決定出口2000公噸,相較蒜農的焦急,農委會因應態度,讓不少農民覺得心寒,直批:「不關心我們的農委會,究竟要來何用?」

     農民真是難為,不僅要看天吃飯,還要看人臉色,收成好壞往往沒個準兒,一怕天災損了收成,二憂氣候好豐收,照理說應該喜悅,卻每遇價格慘跌,想豐收、價格又俏的好光景,實在少之又少,蒜頭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豐收歉收都賠 蒜農嘆艱苦

     雲林縣台西蒜農陳文松感嘆地說:「作田人艱苦啦!好價時無貨好賣,豐收時價格就直直落,從來不曾順人意。」像他這樣的蒜農,在雲林有數萬人,「歹年冬就望後冬」,但遇到盤商聯合的人為壟斷,農民只能徒呼負負。

蒜價跌到成本價以下,立委張麗善(前左)關心蒜農採蒜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陳文松無奈指出,蒜商去年就訂立契約種植,承諾今年以每台斤25元全數收購,臨到採收期卻毀約不收購,對方願意損失訂金,農民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價格落到成本以下,農民能不哭嗎?」元長蒜農陳天富表示,蒜頭每台斤成本約20元,目前溼蒜價格不到20元,根本血本無歸,他們只求價格平穩、餬口飽餐,沒想到也是一種奢望。

    「沒辦法,作物等不了,成熟了就是得收,否則任憑爛在田間就是暴殄天物」,四湖鄉蒜農吳仲傑指出,很不甘心辛苦付出的心血就這樣被「販仔」吃去,只好拜託友人出借倉庫暫放,可是沒倉庫儲存的農民怎麼辦?

    蒜農湯力昇語重心長說,政府真的要出手好好管管,正視產銷問題,不然蒜商毀約,農民眼淚都流乾了,還是對蒜商無可奈何,希望政府盡快拿出有效辦法,遏止蒜商這種無良行徑,不要再以市場機制冷眼旁觀,讓農民任人宰割,拜託政府要真的跟人民走在一起。

慣性產銷失衡 農友自求多福

    台灣農產品產銷失衡幾成慣性,主因在於缺乏計畫性生產機制,農產品豐收期果賤傷農景象,從沒斷過,甚至產量下跌時,也因盤商刻意操控價格,讓農民辛苦多時的心血付諸流水,政府針對長期產銷失衡,既端不出治本的因應對策,對農民淪為不肖盤商眼中殂上肉的苦楚,也顯得缺乏同理心,口口聲聲「與人民站在一起」,只是選舉口號而已。

 雲林蒜農多是個體戶,且多數為老農,不諳團結力量大的集體作戰策略,很容易被盤商聯手各個擊潰、砍殺價格,政府曾經大呼打「菜蟲」,其實這種聯合壟斷價格,殺剮、啃蝕弱勢農民血汗的行徑,何嘗不是「蒜蟲」?不論抓菜蟲或是抓蒜蟲,政府該做的,是拿出有效對策制裁以保護農民,不能只是喊喊而已。

 撒錢式的補助、補貼,不是健全農產品市場的上策,堅定態度督促農業社團回歸正業、揪出市場投機分子、精準掌握產銷脈動、適當操作進出口調節等,才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在野黨在為農民請命、發聲的同時,也要嚴格監督政府積極作為,讓農產供銷失衡的沉痾早日解套。

 蒜頭、落花生、紅蔥頭、洋蔥等都是區域性的敏感作物,政府過去曾因價格崩落而啟動九五機制護農,如今取消九五機制,又提不出平抑特殊敏感性作物產銷的有效對策,每當供銷嚴重失衡時,還是回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補貼措施,不思建立完整的產銷供需制度,同樣問題陷入年復一年的輪迴,農民只能自求多福。

中國時報/許素惠、謝佳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