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就任將滿月,大陸對台「先來硬的、再來軟的」,先是圍台軍演、重炮批賴、中止134項ECFA零關稅產品,接著是軟的,胡歌來台、海峽論壇,及下月將舉辦的雙城論壇與企業家峰會,可以看出大陸強硬反獨促統不變,積極交流促融也不變。值得大陸思考的是,台灣民眾究竟對哪一類、哪一項措施最有感,最能對兩岸關係起正面作用?
胡歌獲台灣人好感
毫無疑問,上述諸多事件,最讓民眾有感的還是胡歌來台。他訪台不到24小時,引起的關注度最高,媒體呈現也最正面。可以說,影響力比共軍飛彈更大、吸引力比海峽論壇更強,原因何在?首先,胡歌的魅力不可擋,他20年演員生涯,演技出眾,長期投身環保公益,形象正面,影迷藍綠都有。他用「我們不分彼此」的庶民語言形容兩岸關係,而不是煩人的口號或教條,有綠營民代質疑他負有「統戰任務」,但無人附和,顯得自討沒趣。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胡歌此行來台是經過民進黨政府審查、核准後的行程,也就是民進黨口中「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海基會雖否認參與個案協助,但媒體圈相信,此行是在蔡英文任內,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疏通各部會,才得以定案。既然是民進黨政府「放行」,就不會任意否定、批判,否則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民進黨政府所謂的「健康有序交流」,指的應該是不帶政治色彩、較低政治涵義的交流,主要是文化、旅遊、學術、體育等領域,而且不具官方身分。其實,若真的要上綱上線,文化的本質也是意識形態,帶有政治色彩,更何況大陸的文化體制,是以政治宣傳教育為內核,所有文化活動或作品、內容都帶有「政治色彩」,硬要以此為標準就注定淪為主觀認定。
不過,大陸近年「流行文化+傳統文化」軟實力崛起,在台灣大放光彩。以影視劇集為例,從多年前的《甄嬛傳》、《延禧攻略》,到近些年《慶餘年》、《繁花》,這些影視作品不但深受歡迎,也引發民眾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反之,大陸官方參與或支持的「對台」文化藝術作品,就顯得乏善可陳。
台灣網紅赴陸朝聖
再以網紅文化為例,大陸不少「網紅都市」異軍突起,吸引不少台灣網紅前往「朝聖」,並透過鏡頭將大陸的人間煙火、發展繁榮傳遞到台灣民間。這些人自然成為獨派的眼中釘、成為所謂「文化統戰」的獵巫對象,但是當他們理直氣壯對外展示,完全自費前往大陸、沒有接受任何官方招待或宣傳任務的證據時,民眾自然對獨派心生厭煩。可見,大陸只要做好軟實力建設,就可吸引到台灣民眾的認同,用行政手段或宣傳語言「硬行銷」,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誠然,民進黨政府為兩岸交流加上「健康有序」的前提,內心的政治算計不言自明,但事實上,以大陸現今的軟實力和自信,即便用單純市場、文化的力量,就足以讓兩岸避免「脫鉤斷鏈」、走向心靈契合。兩岸交流歸根結柢需要大開放,才能大融合。大陸若認為,應該要以民進黨政府的動作來作為對台開放政策回應的參考,實際上大可不必,反而落入民進黨所樂見的「對等」陷阱之中。
520前,陸方曾表示恢復福州市民赴馬祖觀光,但直到此次海峽論壇,都未見踩線團動身,遑論因「214漁船事件」而擱置的開放金門旅遊。既然大陸前所未有強調兩岸「交流交往、交融交心」,那就應該抓緊時機,能開放的先開放、能交流的快交流,以中華文化軟實力為紐帶,台灣民眾必然樂見,民進黨根本擋不住。
進入21世紀,民進黨先後執政16年,賴清德是第3位民進黨籍總統,卻未實踐民進黨《台獨黨綱》,和法理台獨保持距離,因此可對台獨「戰略藐視」,用有效的方法爭取台灣人心,才是大陸該做的。(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