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Array

2024-06-28・Array
社評/兩岸交流內生動力始終不變

 第11屆滬台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今年以「低碳循環與智慧健康」為主題,兩岸150位專家學者出席,共同探討在全球減碳、產業轉型、AI崛起大背景下,如何攜手應對共謀新局。滬台研討會始於2011年,由旺中媒體集團旺報與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合辦,多年來聚焦金融貿易、產業升級、城市管理、文化發展等領域深入研討交流,已成為滬台兩地經貿文化、兩岸合作的重要橋梁。

滬台綠色低碳合作

 不只滬台研討會,僅在6月最後一周,就有多個兩岸交流活動在各地進行。在重慶,兩岸文博業者共話博物館發展與創新;在成都,2024海峽兩岸高層次人才交流會探討如何為兩岸科技創新和人才交流搭建橋梁;在長沙,第二屆海峽兩岸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科技交流會,探討兩岸綠色低碳產業合作的機會等。

 兩岸地區間、城市間的交流持續不斷,並卓有成效,這在兩岸關係嚴峻而複雜的當下尤為珍貴。由此也可看出,兩岸交流的內生動力仍強。

 對台灣來說,大陸是不可忽視的消費市場。正是在兩岸方方面面的交流中,台商捕捉到大陸不斷湧現新潮流中的商機。近年兩岸青少年棒球交流頻繁,如深圳中山公園棒球場是兩岸學生棒球聯賽重要基地,福建連城舉辦的兩岸棒球文化節等,這些交流都為台灣帶來商機。

 棒球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早年因運動用品屬於勞動密集型,台商將棒球運動品產業轉移至大陸。截至2023年,有「棒球小鎮」之稱的福建連城4家台資棒球運動產品企業,產值達到5.2億元人民幣。大陸近年體育消費需求旺盛,加上兩岸棒球交流的引領作用,培養出愈來愈多的棒球迷,不少棒球人才西進創業,從事棒球教學、俱樂部管理等工作。

 除消費機遇外,大陸的產業機遇也不可忽視。大陸在一些引領性高科技產業頗有發展,如綠色能源、人工智慧等。相關交流將促進兩岸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為台商提供更高更廣闊平台。

 京台科技論壇已成為兩岸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這個論壇的討論範圍,已經從剛開始的電子資訊領域,擴展到數位經濟、人工智慧、元宇宙、新能源汽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業以及現代化服務業等領域,在引領兩岸產業合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實體的2023年京台科技論壇,至今不到一年,已促成兩岸在自動駕駛、生物科技、創新孵化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雙城論壇難能可貴

 有人質疑,當下兩岸關係緊張,交流是否還有必要。目前,兩岸都面臨提振經濟的需求,台灣占就業人口近8成的中小企業,近年出口占比持續下滑,大陸也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兩岸需要更多經濟合作毋庸置疑。在新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中,如何抓住新的產業機遇,在產業轉型期找準自身定位,亦是兩岸交流中的應有議題。更重要的是,當前兩岸由下而上的交流模式,能增加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對穩定兩岸關係、化解分歧、消弭對立具有重要意義。

 即將在台北舉行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將是賴清德執政後兩岸最重要的城市交流。蔣萬安市長明確表示不會生變,上海方面也派人員來台商議論壇具體事宜。非常難得,論壇自2010年創立至今,共簽署45項交流合作備忘錄,涵蓋教育科技、青年創業、智慧城市,兒童、老人照護、社區管理等領域,並建立對口交流與合作關係,開創了兩岸城市交流機制,並成為兩岸城市間政府交流和民間合作的典範。胡歌月前來台與青年對話,轟動一時,就是「雙城論壇」的合作項目,未來兩市還會有更多影視合作活動。

 雙城論壇創立14年來,兩岸關係起起伏伏,論壇從未間斷,疫情期間也堅持線上舉辦。這更加說明,不論兩岸關係如何變化,驅動兩岸交流的內在動力始終不變。(旺報)